死傷六都最低 臺北市「行人友善區」今年擴大28裡

▲交通部邀北市分享道安改善,左爲交通部司長黃運貴、右爲北市交通局副局長常華珍。(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交通部今(21日)召開道安記者會,邀臺北市分享道安改善,北市去(113)年交通事故30日死亡增加9.2%,不過每10萬人死傷數創六都最低,臺北市交通局表示,今年行人友善區將擴大28裡外,並將啓動「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社會運動,宣導行人專心過馬路、汽車開頭燈並少用暗色隔熱紙等。

根據交通部統計,臺北市113年1月到12月交通事故30日死亡人數爲119人,比112年增加10人,成長9.2%,不過去年行人交通事故30日死亡23人,較112年減少14人,大降37.8%。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科長鄭麗淑表示,臺北市113年推動安心行道安計劃,去年整體死傷人數較112年及過去3年平均皆低,比112年減少8.67%,相較前3年平均則下降9.17%。其中每10萬人A1類死亡人數爲2.81、受傷4.78,皆是六都中最低。

鄭麗淑表示,去年爲了加速建構行人友善環境,將5年計劃調整爲3年,推動友善用路人環境,包括人行空間從標線型改爲實體人行道、增加實體及標線型人行道、拓寬實體人行道,另也增設34處行穿線退縮、設置27處行人庇護島。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科長鄭麗淑。(圖/記者李姿慧攝)

此外,北市去年也在大學裡試辦行人友善區示範區,讓車輛事故減少22.22%、車輛降速26.52%,鄭麗淑指出,今年會更擴大推動行人友善區,且由下往上提案,以裡辦公處爲申請單位,因此裡內要有高度共識並整個裡申請提案,目前已有28個裡提出申請,3個正在施工中,後續25個裡也會進行相關規劃作業。

爲持續減少交通事故,北市交通局副局長常華珍表示,北市今年將推動「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社會運動,該主軸將貫穿今年所有交通安全意象,要深入人心,在硬體工程完備下,人的行爲還是最重要主體。

根據分析,113年機車和行人事故肇因,機車部分主要是分心駕駛、未保持安全距離;行人則是未依規定穿越道路、車輛未停讓、車輛分心駕駛等原因。

鄭麗淑則說明,114年交安主軸「我看得見您,您看得見我」,將以人、車、路三個面向共同響應,其中道路環境包括行穿線退縮、早開時相、強化行穿線照明等外;人的部分,也會教育宣導確認車輛停車再過馬路、專心過馬路等觀念;車輛方面,則將宣導汽機車開頭燈容易被看見、駕駛養成擺頭習慣、減少使用暗色隔熱紙等,落實行人看得見車輛、車輛看得見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