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複發率高!醫籲及早使用長效針劑 降低再住院風險
思覺失調症複發率高!醫籲及早使用長效針劑,降低再住院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總覺得有人在監視自己、要攻擊自己,連家中的燈光都成了威脅,這不是科幻片,而是思覺失調症病友的真實寫照。思覺失調症是「大腦生病」了,病友常出現幻聽、感覺遭到迫害等症狀,導致工作與社交能力減退、專注力變差等。研究顯示,超過5成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首次住院後一年內有復發風險,若缺乏良好的治療依從性,複發率更達9成以上。然而,若在住院時及早使用長效針劑,出院後持續使用,有助下降約12%再住院風險,甚至增加回歸社會的可能性。
臺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攜手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今(5/21)天舉辦記者會,正式發表以「保護大腦、持續治療」爲主軸的病友故事短影音,並宣導長效針劑在思覺失調症治療與復原中的重要角色。活動將藉由康復病友之真實故事,傳遞對持續治療的理解與共鳴,喚起社會關注與政策對話。(林周義攝)
臺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徐瑋澤說,一些家屬會認爲,病患在家中好好的,爲何需要治療?但其實這是在幫患者買一個未來。思覺失調症是長期、慢性的疾病,不治療一天兩天不怎麼樣,病患不是每個時刻都會有幻覺、妄想,但若沒有控制好,也會影響腦部功能,增加醫療負擔。臺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歐陽文貞說,研究顯示,超過5成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首次住院後一年內有復發風險,若缺乏良好的治療依從性,複發率更高達9成以上。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楊蕙年分享一名案例,小齊是一名年輕男性,5年前的他因思覺失調症丟了工作,待在家中。家人觀察,他會對着空氣喃喃自語,還會說家裡不安全,甚至燒炭自殺。經過醫療介入,他開始使用長效針劑,現在的他病情穩定,工作表現佳,和同事、家人都相處融洽,因開始注重外表,還會健身。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醫師陳泰宇指出,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方式包括口服藥物與長效針劑。長效針劑除了每月施打,也有每季、每半年施打等更長效的藥物選擇。
心理健康司簡任技正李炳樟說,在國外很早就推廣長效針劑的使用,衛福部委託的國衛院研究證實,使用長效針劑確實可以減少再住院率。2022年開始,衛福部透過健保專款,每年編列27億作爲長效針劑的推廣經費,當年使用率61%,去年經費從27億增至31億,利用率也從61%增加至99%。
李炳樟表示,長效針劑對於急診的就醫率、再住院率,甚至是自殺風險都有幫助,健保署也願意編列專款推廣。未來,心健司將國衛院合作展開大規模研究,瞭解病患施打後,在社會的適應上、生活上是否能恢復到與正常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