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醫扮風水師、混入遊民圈 盼思覺失調患者及早用長效針劑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楊蕙年主任。(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思覺失調症不是「中邪、無法治療」,而是「大腦生病」了。醫師指出,病友常會出現幻聽、感覺遭到迫害等症狀,導致工作及社交能力減退、思考記憶與專注力變差等症狀。爲了幫助患者接受治療,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的精神科醫師曾化身爲風水師造訪;甚至打入遊民圈,說服病友透過長效針劑穩定控制病情,逐漸恢復現實感後,不少人重回家庭,甚至能從事工作迴歸社會。
三總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楊蕙年表示,對病友而言,這些幻覺、妄想相當真實,有別於一般內外科疾病,因爲生病部位是大腦,影響判斷力,病友經常難以察覺自己病了,也就是缺乏「病識感」。若家屬也不知如何求助,研究統計,思覺失調症病友首次發病後平均將近1年半才就醫,耽誤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時機。
臺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高雄市凱旋醫院教學研究部主任歐陽文貞指出,研究顯示,超過5成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首次住院後一年內有復發風險,若缺乏良好的治療依從性,複發率更高達9成以上,且反覆復發將造成大腦不可逆的退化損害,從而導致家庭負擔與社會成本上升。
三總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醫師陳泰宇指出,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方式包括口服藥物與長效針劑,而目前長效針劑除了每月施打,也有每季、每半年施打等更長效的藥物選擇。綜觀國內外趨勢,均已將長效針劑列爲第一線治療選項,健保署近年也編列獨立預算,鼓勵醫師與病友或家屬溝通,及早使用長效針劑穩定病情,避免反覆復發導致社會功能下降。
▲臺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攜手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共同宣導長效針劑幫助穩控思覺失調症的重要性。(圖/記者洪巧藍攝)
楊蕙年分享,就曾經有年輕男性個案因嚴重的妄想與幻聽症狀,堅信住家已遭人監聽,甚至不敢在家過夜,時刻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爲了協助這名病友放下戒心、解決困擾,她脫下白袍,主動走進病友家中,甚至化身爲風水師造訪,以關心居住環境與生活狀況爲切入點,透過專業會談技巧和引導,成功建立信任關係,讓病友敞開心扉訴說心中恐懼,進而願意接受治療。
「不少思覺失調症患者因身處弱勢,隨着疾病惡化不得已流落街頭,淪爲街友。」陳泰宇因看見飽受精神疾病所苦的病人,自願脫下白袍,打入遊民圈,每年說服十多名思覺失調症病友接受治療,透過長效針劑穩定控制病情後,這些病友逐漸恢復現實感,不少人都重回家庭,甚至能從事工作迴歸社會。
楊蕙年表示,三總北投分院深耕社區精神醫療已逾數十年,深入社區主動探訪病友,逐步發展出跨區域、跨單位緊密合作的社區行動醫療照護模式。目前更提供3支便捷無阻的諮詢專線,分別開放給一般民衆、警消人員、衛政社政專業人員使用。期望簡化複雜的轉介流程和長時間等待,讓精神醫療團隊儘快完成初步評估,提供家訪、電訪與緊急送醫等醫療照護服務。
現在三總北投分院更擔負起大臺北地區社區精神醫療的重任,服務範圍從臺北市12行政區拓展至新北市17個行政區,盼積極整合相關資源,提供思覺失調症等精神科病友全面且完整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