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接環評委員噤若寒蟬 立委:民主社會最大的悲哀
黃珊珊今表示,四接案爭議大,還有很多需要討論的地方,也指出這次沒有環評委員拿出最基本的專業和堅持,是臺灣最大的悲哀。記者胡經周/攝影
耗時7年、6次環評初審,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案(四接)昨成功闖關環評大會,與會十七名環委全數贊成通過且無人反對,與會立委今天表示,在這樣爭議的審查中,環評委員沒有拿出專業與堅持,專家的噤若寒蟬是臺灣民主社會最大的悲哀。
立委黃珊珊表示,對昨天環評結論只能用「瞠目結舌」來形容,17名委員歷經2個小時的閉門會議,整個案子在一片安靜中通過,曾幾何時專業的人只能噤若寒蟬,在民主社會中竟然還要面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事情,這是比威權更可怕的事。
黃珊珊表示,四接爭議來自民進黨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從過去到現在不斷用缺電來恐嚇北部民衆,甚至說出如果四接不蓋的話產業就無法繼續走下去,3、4號機組今年底就會除役,所以根本就不會有持續的空污,政府的各種威脅老實說非常不道德,然而這次卻沒有環評委員拿出最基本的專業和堅持,這纔是臺灣最大的悲哀。
立委陳昭姿表示,臺電日前送審環境部的四接初稿環評書,缺漏高達300多頁環評覈心資料的法定應載事項。經吹哨者爆料,臺電內部調查報告,實際上呈現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情形超標的問題,卻未據實以報調查報告檢出多處超標的多氯聯苯,環境部非但沒有追究開發單位的責任,同時明知違反環評法施行細則還執意召開環評審議大會,並直指已徵詢環評委員們同意,爲環境部及臺電不負責任的行爲背書。
民衆黨黨團副總召張啓楷表示,依據經濟部預估每年約24艘天然氣船入基隆港比例,可能每年都要發生1次碰撞事故,這種高風險不該讓基隆市民及基隆港使用者承擔。此外,基隆市長謝國樑已經表態,將依地方政府權限好好調查污染狀況,環境部必須尊重基隆市民及地方政府權責,不該中央放任環評通過,污染後果及風險卻要地方埋單,還嚴重違反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