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踩點成立,這些發起式基金業績翻倍,精準佈局利器

財聯社8月21日訊(記者 李迪)去年“924”行情後,股市一度陷入回調與震盪,而一些公募機構卻敏銳捕捉到機會,於去年四季度火速成立多隻發起式基金。

這些基金成立時點精準,且投資方向契合市場節奏,實現了亮眼業績。其中,永贏科技智選混合發起A的成立以來收益已達151.01%,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發起的成立以來收益已達116.98%。

這些於去年四季度成立的績優基金多爲發起式基金,公募機構在這些產品成立時也使用固有資金認購併鎖定三年。這意味着,基金大賺的同時,公募機構也獲得可觀盈利,部分機構甚至浮盈超過千萬。

以前,發起式基金是熊市中保證產品成立的工具。而如今隨着股市結構性投資機會逐步顯現,公募採取發起式基金的形式成立產品,更多是爲了縮短成立週期,從而儘快抓住市場機遇。即使發起式基金的首募規模較小,但後續通過做好業績和持續營銷,也能顯著擴張規模,實現良性循環。

去年四季度精準成立,多隻基金大賺

去年“924”行情後,股市在接下來的10月出現回調,且至2024年年底維持震盪走勢。

而一些公募機構已迅速認識到股市機會,抓住時機在去年四季度成立新產品。

以永贏科技智選混合發起A爲例,截至今年8月20日,該只基金的成立以來收益已達151.01%。

該只基金於去年10月30日成立,成立時點精準,且重倉板塊也符合契合股市的結構性行情。據悉,該基金從2024年10月底開始建倉,維持高倉位運作,倉位集中於科技自立自強、AI應用、科技出海等方向。

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發起也於10月成立,截至今年8月20日,該基金的成立以來收益已達116.98%。這隻產品抓住了創新藥板塊的投資機會,整體持倉和交易思路將圍繞臨牀數據讀出、管線海外授權和國內銷售放量三個角度展開,實現了亮眼業績。

於去年12月成立的華安醫藥生物股票發起A也抓住機會實現亮眼業績。截至今年8月20日,該基金成立不足九個月,但成立以來收益已高達110.55%。在2025年一季度時,該產品的基金經理桑翔宇就預判創新藥、AI醫療將是全年主線。

中航優選領航混合發起A也於去年四季度成立,如今成立以來收益已達97.92%。該產品也抓住了創新藥行業高景氣板塊的投資機會,也持續關注國產替代進程及產業的發展。

此外,財通資管先進製造混合發起式A、安信醫藥創新股票型發起A、匯添富遠見成長混合發起式A、博道大盤成長股票A、睿遠港股通核心價值混合A、平安產業趨勢混合A也於去年四季度精準成立。截至今年8月20日,這六隻基金的成立以來收益均超過30%。

基金公司也大賺

上述於四季度精準成立並實現亮眼業績的基金,多爲發起式基金。

發起式基金的成立門檻相對較低,要求基金公司、高管或基金經理出資1000萬自購便可成立,不受到普通基金“2億成立門檻”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基金公司、高管或基金經理在發起式基金髮行時認購的份額,需要持有三年不能賣出。

這意味着,上述發起式基金實現亮眼業績的同時,多家基金公司也收益頗豐。

以華安醫藥生物股票發起式爲例,該基金成立時,華安基金的認購金額達1000萬。該基金成立以來收益已達110.55%,這意味着華安基金已盈利約1105.5萬元。

永贏科技智選混合發起成立時,永贏基金也使用固有資金認購A類份額1000萬元。如今該只基金成立以來收益達151.01%,這意味着永贏基金也已盈利1510萬元。

不過,由於基金公司認購發起式基金的份額仍需持有三年,所以上述公募的盈利目前僅是浮盈,未來賣出時具體可獲得多少收益仍需觀察相關產品的未來長期收益情況。

發起式基金成精準佈局利器

發起式基金成立門檻較低,近年來逐步成爲公募基金進行產品線精準佈局的利器。

以前公募採取發起式基金的形式成立新產品,更多是爲了保成立。而近一年隨着股市結構性投資機會逐步顯現,公募採取發起式基金的形式成立產品,更多是爲了縮短成立週期,從而儘快抓住市場機遇。

成立時點精準有助於基金經理快速建倉並抓住市場機會,這樣一來,即使發起式基金的首募規模較小,但後續通過做好業績和持續營銷,也能顯著擴張規模,實現良性循環。

以永贏科技智選混合發起爲例,該基金在去年10月成立時,規模僅有1031.79萬元。而由於業績優異,該基金後續的持續營銷也效果顯著,截止今年二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已增長至11.66億元。

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發起式在去年10月成立時規模也僅有1024.51萬元,而在二季度末規模已達11.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