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動力驅動,運營部署提速、高盛大幅上調中國Robotaxi市場規模預測
隨着自動駕駛技術不斷迭代發展,Robotaxi市場正進入快速成長期。
據追風交易臺消息,高盛分析師Allen Chang、Verena Jeng等在16日發佈的研報中表示,中國Robotaxi運營商正加速商業化部署,將對中國Robotaxi市場規模的預測上調9%-35%,預計到2030年和2035年,市場滲透率將分別達到10%和29%。
具體而言,高盛預計該市場將在2030年和2035年分別增長至140億美元和612億美元,較此前預測的120億美元和466億美元大幅提升。車隊規模方面,高盛將2030年的預測從47.4萬輛上調至53.5萬輛,2035年的預測從190萬輛上調至230萬輛。
這一預測調整主要基於中國Robotaxi運營商在技術能力增強、硬件成本降低和快速擴張方面的積極進展。高盛在報告中指出,運營商正通過擴大車隊規模、增加乘車次數以及開發更多商業模式潛力來加速商業化進程。
行業四大增長動力剖析
高盛指出,中國Robotaxi行業長期增長由四大動力支撐。
首先是技術進步。報告認爲,軟件和硬件能力的提升提高了Robotaxi的安全性和乘車體驗,例如駕駛速度接近人類司機水平,確保乘客準時到達;同時成本降低支持大規模部署,縮短乘客等待時間。
其次,新乘車體驗吸引乘客。報告稱,Robotaxi消除了疲勞駕駛、繞路行駛和社交接觸等風險;純乘客空間的形態轉變也爲娛樂服務(如4D電影、KTV、遊戲、混合現實/虛擬現實、餐飲服務)或定製化服務(如視頻會議設置、個性化智能助手)帶來機遇。
第三,支持網約車流動性。高盛早前報告預計,到2035年中國可能有400萬人類司機退休,Robotaxi可填補這一缺口,緩解未來招聘司機難題。
最後,新商業模式創造新優勢。Robotaxi將閒置資產轉化爲現金流來源,並可理論上延長運營小時,高盛表示,這一模式轉變將改善盈利能力,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相關企業。
運營商部署呈現加速跡象
目前,中國Robotaxi運營商正通過新一代車型投放和規模化部署來實現商業化目標。
小馬智行於7月10日宣佈,其第七代自動駕駛出租車開始在廣州和深圳進行路試,這標誌着該公司朝着2025年底實現1000輛車隊規模的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文遠知行5月21日宣佈,將通過與Uber的合作在未來五年內將運營擴展至全球15個城市。
百度Apollo已累計完成超過1100萬次公共乘車服務,截至2025年5月擁有1000輛全無人駕駛出租車車隊,並宣佈計劃在迪拜和阿布扎比建設大型自動駕駛出租車車隊。
高盛認爲,在政府政策支持、中國消費者接受度提升以及雄心勃勃的海外擴張計劃推動下,預計領先的中國Robotaxi運營商將在未來幾年加速商業化進程。
市場滲透率有望逐步提升
高盛預測顯示,自動駕駛出租車在中國的滲透率將呈現階梯式增長。
分城市看,一線城市將率先實現突破,預計到2030年滲透率將達到22%,2035年達到41%。二線城市和其他城市的滲透率增長相對滯後,但到2035年也將分別達到30%和19%。
在盈虧平衡路徑方面,高盛分析顯示一線城市有望在2026年實現盈虧平衡,假設條件包括每日21次行程、平均單價2.8美元、車輛價格2.1萬美元等。二線城市預計在2030年實現盈虧平衡,其他城市則在2033年。
從收入構成來看,預計一線城市的單車年收入將從2024年的1萬美元增長至2035年的3.2萬美元,主要通過增加每日訂單數量和提高平均客單價來實現。
高盛預計,到2035年,中國Robotaxi車隊將在共享出行車隊中佔據29%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