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速公路穿越高原生態敏感區 如何讓“路景共生”

從都江堰出發,沿着G0615久治至馬爾康段高速公路(下稱久馬高速)向青海方向行駛,穿過山巒疊翠,一路綠草如茵、牛羊成羣,宛如一幅優美畫卷。

如何讓畫卷不被破壞,是久馬高速建設中的一大課題。作爲四川首條平均海拔3300米的高原高速公路,久馬高速穿越多個生態敏感區,沿線生態脆弱、修復難度大且相關建設經驗匱乏。如何讓“路景共生”?近日,在一場高原生態環保科技示範工程技術交流活動上,建設者亮出綠色建設“招式”。

草甸暫“搬家”

如果不是工程師提醒,很難看出公路兩側綿延的草甸,經歷了一次特殊的“搬家”。

久馬高速大部分路段穿越草原溼地區,這裡的草甸一旦遭到破壞很難恢復。“項目建設過程中,預先規劃了原生植被表土剝離及回鋪調配圖,通過精準移植技術,讓69萬平方米原生草甸在施工後‘滿血復活’。”蜀道集團久馬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草甸如何“搬家”?項目團隊先深度瞭解草甸的植被種類、生長週期等特性,爲68種草原植物辦了“身份證”。蜀道集團久馬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助理周輈介紹,項目團隊研究發現草甸根系深度70%集中在0至15釐米土層,進而給草甸精準定製“搬家標準”,剝離厚度不低於15釐米,確保連土帶根“整家遷移”。“搬家”後的草甸則住進“臨時招待所”並得到精心照料,確保草甸暫住期間依然生機勃勃。

草甸移植按工程進度逐段進行,待一段路基完工、邊坡完成,就會將草甸回鋪。草甸搬進的“新家”也有講究,要先鋪上20至30釐米厚的營養土改良土壤,隨後像拼積木一樣錯縫排列,精心養護。

“目前移植植被1年恢復成活率超85%,原生植被組成種類保存率達到90%,當地草甸植被得到有效恢復和保護。下一步將通過編制技術指南和團體標準,進一步推廣技術。”蜀道集團久馬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污水被淨化

久馬高速所在區域是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與水源涵養地重要組成部分,水污染防治關乎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安全。

相較平原服務區,低溫、低壓、低氧環境讓高原服務區污水處理成爲難題。按照要求,久馬高速服務區污水利用率要達到100%。這該如何實現?

“久馬高速服務區運用了基於物聯網的高寒服務區污水低能耗資源化回用技術。”周輈介紹,通過“清水製造機”,給污水“洗澡”後變身有用水,用於澆花和洗車等。

具體而言,服務區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就像一條污水淨化流水線,先用多級工藝給污水“洗澡”,把氨氮等污染物去除,去除率最高能達97%。項目團隊添加篩選複合高效微生物,使其在特製的多孔填料上安家落戶,分解髒東西。智慧大腦物聯網監控平臺實時緊盯水質變化,自動調節微生物活性和營養供給,就像給污水處理系統配了個管家,不用人天天盯着,也能保證處理後的水達標。

“這套技術將在久馬高速全線四對服務區‘上崗’。”蜀道集團久馬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新聞延伸

久馬高速是四川“十四五”規劃中高速公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聯絡國家高速公路網西北方向至西南方向的大通道,也是四川高速公路網成都至馬爾康、青海放射線的重要組成路段。久馬高速起於四川青海省界,經阿壩州阿壩縣、紅原縣至馬爾康市,止於汶馬高速王家寨樞紐互通,全長219公里。建成後,成都至川青省界的通行時間將縮短爲5個半小時,對加強川西地區與其他地區交通聯繫,加快實現沿線產業集聚與阿壩州“兩環六廊”大九寨交旅融合空間佈局等具有重要意義。(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若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