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生態川青助力高質量發展之路
5月13日至15日,由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發現最美鐵路・乘天塹雲梯,走四色川青”主題活動正式啓動。川青鐵路將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緊密串聯,築牢了區域發展的可持續性根基。
聚焦科技創新與經濟賦能。鐵路部門以科技創新爲槓桿,撬動區域經濟高質量轉型升級。通過客流分析系統實時追蹤旅客需求,動態調整旅遊專列班次密度,提升九寨溝、黃龍等核心景區的高鐵接駁效率。2024年,阿壩州遊客接待量突破1225萬人次,較去年增長21%,創歷史新高。針對高原特色農產品運輸痛點,鐵路部門搭建冷鏈物流智慧平臺,集成溫控監測與路徑優化功能,助力“阿壩產”直達全國餐桌。更深層的經濟賦能在於“交通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通過打通物流、信息流與資金流,將沿線分散的文旅資源、農業資源、文化資源整合爲標準化、規模化的供給體系。
落實安全管控與人文服務。安全運營是川青鐵路的生命線,也是區域發展安全穩定的基石。針對複雜地質環境,鐵路部門構建立體監測體系,年均清理危石超2000立方米;隧道內佈設有害氣體監測裝置和地震預警系統,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在冬季高寒區段,電加熱道岔和智能融雪系統的應用,確保極端天氣下線路暢通無阻。鐵路部門始終堅持“人民鐵路爲人民”的服務宗旨。鎮江關站天橋採用離地30米懸空設計,減少對河道的生態干擾;海東西站半封閉聲屏障降低噪音污染,保障居民生活質量。車站內設置氧吧和醫療急救站,精準迴應高原旅客的健康需求。
川青鐵路的運行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它用生態優先的設計重塑基建邏輯,以科技創新突破自然桎梏,憑“鐵路+”模式激活區域經濟,更以安全與人文關懷守護民生福祉。這條“四色天路”不僅是連接西北與西南的交通動脈,更是鐵路部門遞給國民的一張發展答卷——可持續的未來,源於對自然的敬畏、對技術的深耕、對民生的擔當。(楊振鑫 李國艤)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