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製造爆款短劇?盤點40部「十億播放量熱劇」

40部「十億播放量熱劇」盤點,誰在製造爆款短劇?(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澎湃新聞》報導,又一部播放量突破30億的爆款短劇誕生了。9月20日上線的《盛夏芬德拉》,一路高開暴走:4天破10億、8天破20億,10月7日衝到30億,創下最快破30億播放量的紀錄。

《盛夏芬德拉》一改掐脖強吻下藥的「短劇三件套」,而是通過鏡頭語言、細節描述等表達,緩緩展開男女主的愛情故事。「爲大哥大嫂扛大旗」的網友們高呼「終於吃上了短劇細糠」,更直言「製作水平已經趕超大部分愛優騰芒(愛奇藝、優酷、騰訊、芒果)的同題材長劇」。

2025年的短劇,一部比一部上頭。截至目前,今年已有8部短劇有30億以上的播放量。

一、「告訴內娛我不回去了,我在短國(短劇世界)吃太好了」

30億的播放量,按照一般短劇80集的體量來算,集均播放可達3750萬,可以和長劇頂流一較高下。

根據雲合數據2025年第三季度長劇霸屏榜,僅有由楊冪、歐豪領銜主演的《生萬物》集均播放達到4605萬,其餘長劇集均播放均不超過3750萬。

截至10月13日,《盛夏芬德拉》在微信指數上近30天的聲量,甚至高於趙露思和陳偉霆主演的橫屏長劇《許我耀眼》。不過落到演員層面,劇中的主演劉蕭旭、郭宇欣的聲量,和趙露思、陳偉霆比起來還是低了不少。

不僅如此,2024年以來,微博上關於「短劇」話題的數量、熱度均呈波浪式上升,與之相伴的好評聲也跟着變多,而《盛夏芬德拉》在其中添了不少力。就連劇中的BGM《玫瑰竊賊》也一路「出圈」,不僅衝上微博熱搜,還在QQ音樂流行指數榜上連續多日霸榜。

短劇的江湖早已變了天,不可小覷。

二、10億短劇已超40部,紅果月活超過了優酷

自2025年春節以來,紅果陸續發佈10億以上播放量的短劇戰報。

要知道,根據DataEye《2024年微短劇行業白皮書》,抖音端原生短劇播放量破億的短劇佔比僅4.3%,超過六成播放量不足五百萬;根據紅果官宣的戰報,在春節檔上新的百餘部短劇中,《好一個乖乖女》《老千》在節日期間觀看量破了10億。即便算上節後破10億的2部短劇,也僅佔春節檔總體的零頭。

《澎湃新聞》美數課綜合了紅果APP、雲合數據發現,截至10月9日(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40部短劇躋身「10億俱樂部」,甚至還出現了8部高達30億播放量的短劇。

這段時間裡,不僅破紀錄的短劇越來越多,作品破億的速度也在加快。10億播放量從短劇的「天花板」,變成了爆款的「分水嶺」。

不過,紅果平臺的算法口徑調整或許也影響了觀看量激增。今年4月,紅果將熱度統計週期縮短至7日,並取消熱力值上限。上海大學溫哥華電影學院副院長陳曉達在接受《IT時報》採訪時提到,這也可能造成部分短劇在短期內集中展示,從而帶動觀看量快速提升。

據鈦媒體報導,一位短劇行業從業者表示,「現在,誰也幹不過紅果App。」

上線不過兩年多的紅果短劇App,憑藉「不花一分錢就看海量短劇」的優勢,迅速擴大用戶規模。

根據QuestMobile數據,截至2025年6月,紅果短劇App的月活躍用戶約爲2.12億,超過了優酷影音(2.01億),與嗶哩嗶哩(2.25億)相近。

與此同時,在用戶規模增長上,紅果APP的同比增長率高達178.99%,位居線上影音類APP第一。而且,在全行業億級用戶APP中,它則僅次於DeepSeek、豆包,位列第三。

「從行業發展看,紅果短劇此次超過優酷,標誌着短劇從影視行業的邊緣角色,成爲獨立的主流視聽消費選擇,其商業可行性得到印證。」陳曉達對此提到。

更多的短劇走進大衆視野,也在無形中加速了短劇的進一步出圈。

三、一部爆款的誕生:投流和大廠下場都未必靈驗

《盛夏芬德拉》的走紅,讓它的製作團隊「馬廄製片廠」的名氣更響。這一號稱「短劇氛圍感頂流」的廠牌旗下已產出多部口碑之作,如《幸得相遇離婚時》《嫁給喻先生》《情靡》等,爆款率遠超平均水平。

在競爭激烈的短國,像馬廄製片廠這樣的頭部「廠牌」多足鼎立。「廠牌」,指的是短劇行業公司打造的短劇品牌,如「馬廄製片廠」屬於星鏈無限傳媒。

打造廠牌,將其與爆款短劇深度綁定,是各大短劇公司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強用戶黏性的重要方式。而且,目前廠牌與演員之間的綁定也更爲緊密,進一步加深用戶對短劇廠牌的認知。

10億播放量不只是短劇爆款的衡量指標,也是頭部廠牌、演員的重要錨點。當我們將「10億俱樂部」的短劇攤開來看,會發現它們背後的廠牌身影,及其與頭部演員的關聯。

從數據可以發現,這40部爆款短劇共關聯了19家短劇廠牌、28位男主演和女主演。這意味着多數爆款短劇集中在了少量廠牌與演員手中,且演員之間也形成了明顯的廠牌綁定陣營。

在擁有破10億播放量短劇的廠牌中,「小而美」的廠牌佔據絕大多數,如聽花島、馬廄製片廠等主打精品化操作。

其中,十月初五影視的聽花島廠牌,更是爆款多、頭部演員也多。2025年,這家廠牌不僅有14部爆款短劇在手,更與曾輝、韓雨彤、李柯以、劉念等頭部演員達成超過3次合作,實現了強強聯合。

有的廠牌則以量取勝,如關聯數百部短劇,但目前僅有1部破十億的美光短劇、西安秋元,爆款產生的概率在0.25%左右。

除此之外,還有華策、閱文、字節、中文在線等大公司旗下的短劇廠牌,以及一批與公司名字深度綁定的短劇廠牌。

目前,短劇廠牌正在加速迭代和裂變。這一過程中,頭部廠牌紛紛依據自身的基因特質,在熱門題材風格中跑馬圈地,形成各自的「護城河」。

如自媒體情感博主創立的聽花島以「溫情現實主義」著稱,主打情感共鳴;馬廄製片廠憑藉自身創始人穆裕(張大馬)有着多年廣告導演的經歷,以細膩的鏡頭語言和文藝範的美學風格,在業內獨樹一幟;新秀廠牌德玉影視兩部進入「十億俱樂部」的作品則均爲萌寶題材。

值得一提的是,在業內頗有名氣的熊和兔劇場、九州文化、山海星辰等,目前並沒有上榜。

以網路小說分銷起家的九州文化,如今業務版圖已覆蓋17家短劇相關公司,集版權、拍攝、投放、發行等於一體。截至目前,九州文化累計關聯1600多部短劇,平均每月上線30-50部短劇。

據鳳凰網之前報導,九州文化曾在公開數據中表示,他們出品的短劇約70%能實現保本,其中不乏誕生爆劇的可能,但也有30%面臨「仆街」風險,且其中有10%會出現虧損。而投流、人力與製作,是他們的主要成本支出。

從當前「十億俱樂部」短劇的投流數據來看,如今打造爆款短劇,「投流越多越容易爆」的思路,不一定完全奏效。

就拿史上最快破30億的《盛夏芬德拉》來說,其投流素材量僅相當於十億俱樂部中投流王者《家裡家外》的34.7%。而《頂級偏愛!媽咪,我找到爹地了》,在這當中更是排在了第35位,是30億播放量中投流最少的一部。

四、短劇的下半場,開始拚內容硬實力

6月16日,九州文化的《麒麟送子,天降喜福》因爲「1胎99子」的離譜劇情,最終被下架處理。這並不是九州文化第一次出現類似情況。

作爲較早入局短劇行業的廠牌,「廣撒網、快節奏、強衝突」 是他們用來快速圈住用戶的內容抓手,不過這也讓他們容易引起爭議。

爆劇的風向從「卷流量」吹到了「抓內容」。越來越多廠牌正將短劇精品化提上日程,劍指短劇界的「正午陽光」。

以馬廄製片廠所在的星鏈無限爲例,在內容製作環節,其藉助創作者工作室、固定班底等模式,傾注更多的時間和成本打磨短劇細節,力求提升作品質感。

廠牌聽花島亦是如此。在確保內容創作的高度專業化上,其創始人在此前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提到,「聽花島內容團隊均有五年相關行業從業經歷。他們既有長劇的背景,又有短影音的操作經驗,拿過黃金檔收視冠軍,做過豆瓣8.1分的電視劇」。

不僅如此,同樣下場短劇製作的紅果,其自制劇內容團隊也在押注精品短劇。他們通過在編劇、演員端的系列動作,整合優質資源,鼓勵更多精品內容誕生。

9月24日,紅果短劇對外發布了8月的自制劇分帳報告,單月分帳突破了5000萬。

其中,幾部躋身10億俱樂部的短劇表現亮眼。《掌生1:神算大小姐名滿天下》與《朱門假千金寒門真鳳凰》,單部劇本分帳均超30萬;另一部作品《穿越古代兒孫滿堂》則成功入選8-10月重點品類激勵活動,該活動最高可提供75萬額外品類激勵。

9月25日,大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發佈會上表示,將對微短劇「雷人」劇情、「霸總」人設等問題及時糾偏,採取更多有力舉措,推動微短劇健康、高質量發展。

短劇的2.0時代,廠牌帶着「細糠」入局,誰能最終殺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