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活動管理多頭馬車 發生事故難究責

水域遊憩活動項目愈來愈熱門,管理機關卻如同多頭馬車,民衆往往搞不清楚「誰在管」。記者遊明煌/攝影

近年各種新興水域活動興起,但意外事故層出不窮,今年暑假至今,恆春後壁湖海域連續發生有人死傷的潛水意外;近日基隆海域也有民衆潛水時,頭部撞到礁石死亡。業者指出,我國水域管理單位破碎化,水域政策也未與時俱進,都應通盤檢討。

我國水域活動範圍廣泛,法規規範卻不同,像墾丁國家公園水域活動由內政部墾丁國家公園水域遊憩活動管理方案管理;基隆潮境保育區依農業部漁業法畫設;小琉球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以交通部及農業部的發展觀光條例、漁港法規範。

臺灣自由潛水發展協會秘書長吳秉宥說,水域活動的主管機關不同,導致管理破碎化,水域活動發展早已不只是觀光署的責任,應將管理層級提升至行政院統籌。

近年各種新興水域活動快速崛起,帶來的風險也隨之升高。圖/自由潛水教練陳子民提供

好比小琉球杉福漁港附近海域被畫爲自然人文生態保護區,要有導遊帶領纔可進入,導致許多水域活動者常因穿越海灘遭開罰;潮境公園過去因爲地方反彈,希望限制水域活動,但基隆市政府只以漁業法規範。

有水域活動教練指出,前幾年流行的立槳好不容易有管理辦法,現在又有美人魚、水上自行車等活動不斷推陳出新,制定法規的人不熟悉這些活動,未與時俱進,讓真正想合法經營的業者沒有發展機會。

吳秉宥說,由於水域活動多爲長時間訓練,建議政府擬定定型化契約,明定應投保的保險種類、哪些是業者的豁免責任等,也讓保險業者有所依循,能對這類活動推出適合的產品。

臺北海洋科技大學航海系助理教授方凱弘表示,中央將部分水域管理權責交給地方規畫執行,甚至海域與周邊海岸、沙灘又分屬不同單位管理,淪爲多頭馬車。以基隆市大武崙沙灘爲例,沙灘歸基隆市府管,海域歸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意外發生後,責任歸屬不清楚,各機關互踢皮球屢見不鮮。

他建議,水域管理應由中央規畫、地方執行,可依「負面表列」取代「正面表列」、「分級管理」取代「分區管理」、提升「救援能量」而非「禁止懲罰」等三原則。

觀光署表示,近年新興水域活動興起,會持續與相關機關滾動檢討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海洋委員會去年及今年皆請教育部體育署、交通部觀光署等機關,加強管理水域遊憩活動的人員證照、器(浮)具、活動、保險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