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輸了?泰柬衝突曝美中東南亞勢力消長

泰國機動部隊25日在素林府(Surin)朝柬埔寨開火的畫面。(路透)

泰、柬之間長達數十年的邊境爭端近日戲劇性升級,造成雙方死傷,這對美國總統川普誓言打造更和平的國際秩序構成最新挑戰。

《新聞週刊》(Newsweek)25日報導,東南亞是美中地緣政治角力的關鍵戰場,這場激烈衝突也成爲對美國在當地衰退影響力的考驗。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雷鳥全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Management)區域專家伊爾(Sophal Ear)指出:「這場危機象徵對美、中在東南亞影響力的關鍵考驗。對美國來說,泰國是維持它在當地軍事和外交存在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伙伴。對中國而言,柬埔寨則是它『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要角,發揮了戰略立足的效用。」他認爲,兩大國都意識到,其中有重大的利害關係:不穩定可能損及各自的區域聯盟和經濟利益,而太激進的立場則可能加劇地緣政治競爭。

泰柬邊境爭端可追溯至1907年,當時法國殖民柬埔寨期間所繪製的邊界地圖至今仍爲柬埔寨官方引用,泰國官方則對這邊界劃分提出異議。儘管國際法院兩次裁決支持柬埔寨的主張,但這爭端在二戰和冷戰等全球大國衝突的背景下卻持續發酵。

在美越戰爭爆發前的10年間,泰國加入了美國支持的東南亞公約組織(SEATO),成爲抵禦共產主義在當地擴張的堡壘。1975年,北越在與美國的越戰中獲勝,統一越南,並很快與中國支持的赤柬領導層開戰,導致赤柬1970年代末垮臺。另一方面,泰國一直是美國在亞洲反共立場的堅定盟友,至今在諸多議題,尤其是國防上,保持密切合作。然而,近年來泰國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特別是隨着美國與它的昔日敵人越南加強關係,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中國則積極投資柬埔寨、泰國和越南等所有區域國家的關係。隨着北京擴大全球影響力,在美國外交政策中佔據更大空間,一些人認爲,美國對泰國的關注已被邊緣化。「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副主席、前國務院官員方艾文(Evan Feigenbaum)直言:「我認爲,美國已經在這場考驗中失敗了,這應當是個警鐘。要是美國對東南亞的框架,就是與中國爭奪影響力的代理人之爭,那美國現在毫無作爲、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影響力的現實,便說明了一切。」

而南加州大學教授、美國前情報官員葛羅斯曼(Derek Grossman)

認爲,雖然泰、柬衝突尚未升級爲冷戰式的代理人衝突,但他警告,若局勢持續惡化,美、中可能會加深對各自盟友的支持,而進一步讓它們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