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衝突 泰保守勢力伺機反撲

在泰國的政治舞臺上,欽那瓦家族的傳奇彷彿一部高潮迭起的連續劇。(路透)

泰國和柬埔寨邊境衝突,泰總理貝東丹與柬前總理洪森的「通話門事件」,掀起政壇劇烈動盪。憲法法院7月1日裁定貝東丹暫停總理職務,國家反貪腐委員會隨後也就該事件展開調查,釐清她是否觸法。然而這場風波顯然只是導火線,深層原因是軍方保守勢力和欽那瓦家族對峙。

在泰國的政治舞臺上,欽那瓦(Shinawatra)家族的傳奇彷彿一部高潮迭起的連續劇,自2001年戴克辛‧欽那瓦首次當選總理以來,這個家族已誕生4位總理,但每一任的命運,都逃不過與軍方的正面衝突與被逼下臺的結局。從戴克辛、宋猜、盈拉到今日的貝東丹,欽那瓦家族與泰國軍方之間的對峙已長達20餘年。如今,戴克辛之女貝東丹也因近期的「通話門事件」無意間開罪軍方,而面臨來自軍方、憲法法院等保守勢力機構的政變危機。

表面上,憲法法院的裁定是依法處理政務醜聞,實則已形同一場「憲法政變」。然而若貝東丹在反貪會的調查無罪開釋,此番憲政手段也將功敗垂成,無法迫使貝東丹背後的欽那瓦家族退出政壇。屆時,對保守勢力而言,軍事政變可能纔是最後一張牌。

繼戴克辛盟友賽塔下臺後,貝東丹上位被視爲欽那瓦家族重返權力中樞的象徵。但她總理寶座尚未坐熱,執政聯盟便風雨飄搖。隨着泰自豪黨退出聯合政府、貝東丹總理職務暫由副總理普譚代行,國會也恐被倒閣。

貝東丹雖名爲總理,但泰國人心知肚明,政壇真正掌舵人仍是戴克辛。他不僅主導政策方向,甚至曾參與政府的對美關稅決策會議。然而這種「家天下」政治模式,在當代選民與保守菁英眼中,早已失去正當性。對反對者來說,貝東丹不過是戴克辛傀儡;對支持者而言,她卻難以擺脫裙帶印記與領導力貧乏的評價。

泰國的政治動盪,從來都不只是選舉輸贏那麼單純。歷屆領袖頻繁因司法判決或軍方介入而下臺。每一次欽那瓦家族的迴歸,幾乎都伴隨着一次體制反撲,最終草草收場。

軍方與憲法法院對爲泰黨政府仍虎視眈眈,貝東丹與戴克辛若無法在國會中穩住盟友支持,就算憲法政變未能奏效,也勢必將再面臨政變陰影。

戴克辛已不復昔日叱吒風雲的領袖形象,而貝東丹也無法以一己之力扭轉家族命運。當體制性反彈與民意焦慮同步累積,泰國是否正走向另一場軍事介入的政治終局,恐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