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衝突陷美中角力場 泰軍力碾壓「柬最大優勢」曝

一名士兵乘坐軍用車輛行經泰國武裡南府。此前,因雙方互射砲彈造成平民傷亡,泰國緊急出動F-16戰機對柬埔寨目標發動空襲。(圖/路透)

泰國與柬埔寨邊境爆發致命衝突,一方是擁有數十年作戰經驗的美國長期盟友,另一方則是與中國關係密切、相對年輕的武裝部隊,CNN分析兩者之間的軍事較量以及衝突的未來走向。

CNN指出,澳洲羅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於2024年發佈的地區27國軍事實力排名中,泰國名列第14,柬埔寨則排第23。這樣的差距並不意外,畢竟泰國人口是柬埔寨的四倍,國內生產總值(GDP)更是柬國的十倍以上。與曾深受二十世紀下半葉戰火與殖民統治摧殘的柬埔寨、寮國與越南不同,泰國成功避開了這些災難。

整體來看,羅伊亞洲權力指數綜合軍事、經濟、外交與文化等面向,將泰國列爲「中等強權」,排名第10,位居印尼之後,但領先馬來西亞與越南等國。相較之下,柬埔寨被歸類爲亞洲「小型強權」,與孟加拉、斯里蘭卡及寮國等國並列。

而泰國與美國關係緊密,也具全球視野。泰國軍方長期在國內政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這個國家多年來一直由軍方、王室與保守派菁英所主導。

根據《CIA世界概況》,自1932年以來,泰國已發生過20次政變,軍方多次推翻民選政府,並將自己塑造成王室的最終守護者。根據美國國務院資料,泰國是美國的條約盟友,雙方的盟友關係可追溯至1954年簽署的《東南亞集體防禦條約》(Southeast Asia Collective Defense Treaty),亦稱《馬尼拉條約》。

在越戰期間,泰國曾提供空軍基地供美軍使用,包括部署B-52轟炸機等;數萬名泰軍也加入戰場,與美國支持的南越並肩作戰,對抗共產主義北越。

華盛頓與曼谷之間的緊密關係延續至今。美國將泰國列爲「主要非北約盟邦」(Major Non-NATO Ally),這一特殊地位讓泰國在過去數十年間,持續獲得美國武器計劃方面的支援與協助。

儘管與美國有如此深厚的歷史連結,如今泰國軍方在軍事政策上傾向採取較中立的路線,並在過去十年積極強化與中國的軍事交流。《軍力平衡報告》指出,爲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國家的武器供應,泰國也發展出實力堅強的本土軍工產業,並獲得以色列、義大利、俄羅斯、南韓與瑞典等國的技術協助。

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資料,與泰國相比,柬埔寨的軍隊相對年輕,於1993年成立,當時共產政權的軍隊與兩支非共產抵抗軍合併爲一。

IISS指出:「柬埔寨最重要的國際防務關係是與中國與越南,儘管傳統上倚賴俄羅斯提供軍備,但中國已逐漸成爲關鍵供應國。」

北京甚至在柬埔寨發展海軍基地。根據國際分析人士觀察,位於泰國灣的金邊雲壤海軍基地(Ream Naval Base)有能力停靠中國的航空母艦。

柬埔寨與中國於今年5月舉行第七屆「金龍」聯合軍演,這場軍演被稱爲歷來規模最大,並納入實彈演練項目,凸顯兩國軍事合作持續升溫。然而即使有中方的軍事支持,根據《軍力平衡報告》指出:「柬埔寨目前缺乏設計與製造現代化軍備的能力。」

對於,泰柬衝突下一步的發展,夏威夷軍事分析家、前美國太平洋司令部聯合情報中心作戰主任卡爾舒斯特表示,儘管泰國擁有軍事數量和品質優勢,但柬埔寨至少有一個優勢——爭議邊界沿線的實際土地。

舒斯特告訴CNN,地形有利於從柬埔寨領土進入爭議地區。他說,據稱柬埔寨軍隊在爭議地區埋設了地雷和詭雷,因此泰國可能會依賴遠程武器,「泰國皇家空軍實力雄厚,他們的特種部隊也同樣強大。我認爲泰國人更傾向於在衝突中強調空中力量和遠程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