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變甜是用了“科技狠活”嗎 農科學院專家揭秘原因
近幾年,人們普遍感覺水果變得越來越甜,無論是西瓜、葡萄,還是草莓、桃子都讓人感覺越來越好吃了。讓不少消費者心生疑惑,這是用了“科技狠活”嗎?
據國內媒體報道,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副研究員崔國朝表示,近年來,水果整體甜度確實呈現上升趨勢。
以桃子爲例,5年前,“賽桃會”上糖度能達到13%至14%的桃子已屬優秀,但若將同樣甜度的桃子放在今年“賽桃會”上,則僅夠參賽資格,因爲“佼佼者”的糖度高達18%至20%,口感更加甜潤。
崔國朝解釋,這種甜度的顯著提升,主要歸功於農業科技的兩大進步:
一是育種技術的飛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影響水果口感的關鍵因素,大多數消費者喜歡偏甜的水果。隨着分子育種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已成功定位了西瓜、桃子等多種水果中調控甜度的關鍵基因。
掌握了這一“秘密武器”,育種專家在選育新品種時,便能高效篩選並聚合與高甜度相關的優良基因,從而培育出綜合品質優異、風味香甜的新品種。
二是種植管理的精細化。現代水果種植正逐步告別粗放模式,走向標準化、專業化和規模化。通過優化果樹樹形結構、實施精準水肥管理,以及更高效地利用光能資源等先進農藝措施,果實內部的糖分積累得以顯著提升。
“另外,特定的氣候條件,也會促進水果糖分累積。”崔國朝補充道,比如今年很多地方出現了高溫乾旱天氣,這些地方的水果較往年普遍更甜。
針對網上流傳的“通過噴灑或注射甜蜜素來增甜水果”的說法,崔國朝明確表示,這不現實。
一方面,噴施甜蜜素只能帶來表皮或局部微弱的甜感,如同“蘸糖水”,無法滲透並改變果實內部品質和整體風味,增甜效果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注射甜蜜素會破壞果實的完整性,容易引發細菌感染,導致果實腐爛變質。
另外,從實際操作層面,對大量水果進行逐個注射,不僅較繁瑣還會帶來高成本,不具備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