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江法院勐庫法庭 善治新“楓”起 茶鄉“和”聲揚
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道路上,雙江縣人民法院勐庫法庭緊扣主責主業,以創建新時代“楓橋式人民法庭”爲目標,堅持源頭治理、多元解紛和依法能動履職,創新方法,把司法服務送到羣衆身邊,積極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新模式和新途徑,爲基層社會治理開闢新路徑,交出雙江新時代“楓橋經驗”高分答卷。
黨建引領 情暖夕陽
如何把黨的建設融入法庭工作,把黨建成果轉化爲爲大局服務、爲人民司法的實際成效?勐庫法庭一直在積極探索。
王老太年近八旬,因突發疾病急需人照顧,但三子一孫均以各種理由推脫。無奈之下,王老太將三子一孫告上法庭。
勐庫法庭人民調解員李學金收到該案後,本着“調解一個案件、重拾一份親情”的原則,在瞭解情況後組織雙方調解。李學金耐心疏導勸解,最終三子一孫就老人贍養問題達成一致協議。
勐庫法庭堅持黨建引領,堅持羣衆的需求在哪裡,訴訟服務就延伸到哪裡,黨員幹部就跟進到哪裡,描繪出一道法護桑榆的“楓”景線。面對這類羣衆的急難愁盼問題時,勐庫法庭主動作爲,將服務“窗口”前移至羣衆家門口,讓司法溫暖直抵民心。勐庫法庭還創新“點餐式普法”,通過日常走訪瞭解老人的需求,針對贍養、繼承、養老理財等專門開展涉老法治宣傳,增強老年羣衆的法律意識,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發生。
四杯香茶 長治久安
面對案件數量激增的挑戰,如何實現“案結事了人和”?是止步於“一紙判決”,還是創新調解方法實現情法交融?這些都是勐庫法庭的法官在積極思考的問題。
“法官,我的日子實在不知道咋過了……”一位滿面愁容的女子在“鮑衛忠羣衆工作法”調解室裡,拉住俸明薈法官的手哭訴道。
董某與丈夫王某婚後育有兩個孩子。在共同生活過程中,王某經常酒後與董某爭吵,女方無法忍受,遂向法庭起訴離婚。案件調解過程中,雙方矛盾激烈,調解一度陷入僵局。
爲了打破僵局,俸明薈讓當事人先喝茶冷靜一會兒。“咱們邊喝邊聊。喝第一杯茶我們先消消氣,一起釐清事情的來龍去脈。”隨着茶香漸濃,家長裡短浮出水面;俸明薈斟上第二杯茶“說說事”,女子的情緒得以緩解;第三杯茶“談談心”下肚後,雙方開始反思;待到第四杯茶“握握手”見底,王某主動向妻子認錯,董某撤訴。
“法官,你真的太有耐心了,爲你倒的這四杯茶點個贊。”王某向俸明薈豎起了大拇指。
勐庫法庭將“楓橋經驗”本土化與“鮑衛忠羣衆工作法”時代化結合,創新總結出情感觸動、事心雙解、和合共贏的“四杯茶”調解法,讓矛盾糾紛化解既有法治力度,更顯民生溫度。2023年以來,勐庫法庭共運用該調解法解決各類涉茶糾紛332件,有效維護了茶鄉的和諧穩定。
司法護茶 綠意生金
冰島茶是雙江的一張綠色名片,相關產業發展離不開法治沃土的滋養,如何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助力鄉村振興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勐庫法庭創新了多項舉措。
“感謝勐庫法庭法官做工作,茶葉款已經全部拿到了……”近日,看着茶葉款如期打進自己的賬戶,周某撥通了勐庫法庭庭長俸明薈的電話。
原來,馬某在勐庫經營茶葉生意,與周某有生意往來。2024年3月,馬某向周某購買了32130元的冰島毛茶料,雙方約定先交貨後付款。收到貨物後,馬某卻以茶料爲拼配、茶料變質等理由拒絕付款。
案件受理後,俸明薈翻閱了相關銷售記錄,在充分聽取周某的訴求後前往雙方的經營場所實地查看同期採摘和製作的茶葉。爲實質性化解糾紛,俸明薈邀請村幹部、調解員等共同參與調解。
起初,馬某態度堅決,不願接受調解。通過法官和調解員做工作,馬某終於鬆口:“其實我只是想讓周某在價格上再便宜一點。”最終,馬某和周某達成和解協議。
勐庫法庭主動融入基層治理,推動司法力量“走出去”,通過匯聚“鎮平安法治辦+司法所+派出所+村委會”工作合力,與司法所、派出所、鎮平安法治辦共同走訪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23年以來,共化解矛盾糾紛512起,申請司法確認119件,矛盾糾紛調處羣衆滿意率達86%。
主動解民難、排民憂、紓民困,把司法服務羣衆延伸到“最後一公里”,這就是勐庫法庭的日常工作。“楓”景這邊好,法潤民生安。這座茶山深處的法庭正續寫着基層善治的新篇章。
記者 吳怡 通訊員 石桂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