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論壇推遲 學者:年底前能否辦成是兩岸關係指標
圖爲去年12月雙城論壇在臺北舉行時,臺北市長蔣萬安(右)在圓山飯店12樓大會廳宴請上海副市長華源(左)等上海團,兩人在交換禮物後握手致意。(本報資料照)
原訂於25日在上海登場的臺北上海雙城論壇,因臺北市府22日宣佈簽署的兩項MOU磋商進度不順、部分部會尚未回覆而緩辦。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研判,此次延期短期影響較明顯,對兩岸關係的長期結構不會造成改變。他稱,今年底能否如期舉行,將成爲觀察兩岸關係走向的重要指標;若今年無法舉行,反映當前情勢,若明年舉行,則可能與地方選舉因素相關。
曾偉峰接受本報訪問時指,雙城論壇延期的原因尚未完全明朗,各方都有自己的考量。陸方在與臺北市政府協商時,可能基於不同因素作出安排;而臺北市政府方面也有其判斷。當然我方中央也有中央的考量,有說法指出是中央卡關,不過目前現在從北市府聲明看起來好像未有這麼明確。
曾偉峰研判,此次延期更多是暫時性的因素,而非長期結構性變化所致。他指出,「短期來看,這象徵兩岸關係仍在變動中,尤其是在大罷免之後,各方都在重新評估現況,以及對明年選舉可能帶來的影響。」
曾偉峰分析,延期反映出雙方在政治、交流及成果展示上的考量。尤其對於上海方面而言,雙城論壇是目前兩岸官方交流中最高層級的市長層級活動,因此如何透過論壇展示對臺政策與善意,是其安排的重要考量。他認爲,這次延期有如雙方試探的過程,而非刻意製造阻礙,「如果所有東西已經安排妥當,對方一定會推進。」
在活動規劃上,曾偉峰稱,陸方可能希望論壇能以更高層級、更隆重或更全面的方式呈現,以提升活動的聲量與成果。相比去年,2025年的雙城論壇在輿論聲量上仍不突出,尤其今年上半年相關消息並不多,因此此次延期或許能讓陸方在安排上有更充分的時間。
對於短期影響,曾偉峰強調,這次延期與臺灣大罷免事件密切相關,現在在兩岸關係的變動中,尤其是在大罷免這麼大個的政治事件結束後,各方都在重新評估,現在臺灣對兩岸關係的局面可能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大罷免會影響陸方對臺灣民情的判斷,也影響雙城論壇的定調。」
但他同時指,長期來看,這次延期不會對兩岸關係結構造成實質改變。「中共對臺的政策方向仍在既定軌道上,不會因爲這一次延期而轉變。」
至於長期影響,曾偉峰說,這次延期對兩岸關係的結構不會造成改變。目前兩岸關係的整體方向仍保持既有軌道——中共對臺的政策,包括統戰手段以及文攻武嚇的策略,應該不會因爲這次延期而有所轉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雙城論壇作爲目前兩岸官方交流的重要平臺,其後續安排仍值得觀察。
曾偉峰提醒,雙城論壇不同於其他兩岸交流大型活動,如海峽論壇,能帶來實質交流和成果,尤其是與臺北市政府直接對接的層級。「交流本身是難得的溝通機會,而上海在其中的角色尤爲關鍵,不僅是經濟引擎,也代表(中共)中央任務的執行。」雙城論壇的實際效果仍需觀察。
談及雙城論壇今年底是否能如期舉行,曾偉峰認爲,將成爲觀察兩岸關係走向的重要指標。他指,「如果今年辦不成,將反映出當前兩岸關係的情勢;明年辦,再加上(明年)地方選舉因素,又可能帶來不同的政治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