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內臟脂肪別隻靠少吃 醫:3類食物反而要多吃
想減少內臟脂肪,不是一昧少吃,而是多吃富含蛋白質、植化素、纖維質的食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內臟脂肪過多易導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很多人以爲改善只要靠少吃就好,但其實「吃對」更關鍵。醫師鄧雯心指出,想減少內臟脂肪,可多吃蛋白質、纖維與植化素,能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幫助人體抗發炎,讓內臟脂肪不容易堆積。
家醫科醫師鄧雯心在《祝你健康》節目上指出,許多人常認爲,內臟脂肪高是因爲吃太多,但其實吃得是否正確也很重要,有些食物對代謝其實是有正向幫助的,反而該多吃。
鄧雯心表示,首先就是蛋白質,一項針對中老年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吃「體重×1.3克蛋白質」,在運動習慣未改變的情況下,內臟脂肪燃燒比例就有所增加。
鄧雯心指出,蛋白質能增加飽足感,在腸道中引發類似瘦瘦筆的關鍵賀爾蒙。而人體在消耗食物時,會有耗費能量的「產熱效應」,蛋白質比碳水、油脂更耗能量,以吃進100大卡來計算,實際吸收熱量可能只有70卡。此外,攝取蛋白質還能增加肌肉量,能幫助燃脂,鮭魚、雞胸肉、毛豆都是不錯的食物。
第二個是「纖維質」,鄧雯心特別推薦水溶性纖維,研究指出,每天攝取10克的水溶性纖維,內臟脂肪合成的速度可以延緩約3.7%,菇類、黑木耳、秋葵、海帶等口感黏滑的食物,都是不錯的選擇,還能幫助控血糖、爲腸道提供好菌。
鄧雯心表示,最後是「植化素」,能幫助人體抗發炎,讓內臟脂肪不容易堆積。五顏六色的蔬果都富含植化素,像是綠茶素、白藜蘆醇、花青素、槲皮素、茄紅素,日常各色蔬果都應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