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基建迎金融利好;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進一步驗證高密度發射能力|數智早參

每經記者:楊煜 每經編輯:陳俊傑

丨 2025年8月6日 星期三丨

NO.1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迎來金融利好

央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提出,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持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簡化業務手續流程,提高服務製造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效率。加強對5G、工業互聯網、數據和算力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中長期貸款支持,積極運用融資租賃、不動產信託投資基金、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拓寬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

點評:該政策通過金融工具精準滴灌數字基建核心領域,中長期貸款等多元融資機制將有效緩解數字基建的巨量資金需求,加速5G覆蓋和算力中心建設。從行業趨勢看,政策將刺激上游服務器、光模塊等硬件需求,同時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與AI應用落地。投資者需關注銀行對科技企業的風控模式創新,政策能否轉化爲實體產業競爭力,仍取決於技術與場景的深度融合效能。

NO.2 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進一步驗證高密度發射能力

8月4日,我國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衛星互聯網低軌07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在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二號發射工位進行,而在7月30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一號工位剛剛完成了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的發射任務。短期內實現雙工位連續發射,這也進一步驗證了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高密度發射能力。

點評:本次雙工位5天內連續發射成功,標誌着我國商業航天發射體系實現里程碑式突破。從產業影響看,高密度發射能力將直接加速衛星互聯網星座組網進程;資本市場或關注火箭複用技術、地面支持系統及衛星製造產業鏈。當前全球低軌衛星競爭加劇,我國發射效率提升後,有望搶佔近地軌道資源優勢。但需警惕高頻發射對火箭供應鏈產能的挑戰,以及太空交通管理的新課題。

NO.3 中山醫院獲批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建設項目

近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承擔建設“國家人工智能應用中試基地(醫療領域臨牀醫學科研方向)”的任務。該基地以“聚焦臨牀科研、破解行業痛點、構建生態標杆”爲核心定位,致力於打造覆蓋“研發—測試—驗證—應用”全鏈條的創新支撐平臺。

點評:此項目直擊醫療AI技術中的臨牀驗證瓶頸。中試基地通過打通科研成果與臨牀應用"最後一公里",有望縮短AI產品落地週期。投資者應關注三甲醫院牽頭下的產學研協同模式複製可能。社會層面,此舉或將推動三甲醫院從技術應用方升級爲標準制定者。長遠看,能否建立既符合醫療倫理又包容技術試錯的監管沙盒,將成爲平臺效能的關鍵檢驗標尺。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覈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