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協同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

工信部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數字產品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智能設備製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2%,反映出我國製造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正加快推進。

傳統制造業是我國製造業的主體,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鋼鐵、有色、機械等傳統制造業增加值佔全部製造業的比重近80%,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物質基礎。在全球製造業競爭格局深刻變化的背景下,製造業數智化水平已成爲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以數智化協同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是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的戰略選擇,是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舉措。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重點領域實施路徑逐漸清晰,傳統制造業“智改數轉”步入“快車道”。在國家層面,《關於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實施指南》《製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指南》等政策措施陸續出臺,有力促進了製造業綜合實力和數智化水平提升。在地方層面,各地不斷深化“智改數轉”,推動傳統產業“換芯升級”。例如,福建省將兩化融合、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與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升級、縣域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等有機結合,目前全省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佔比達到71.8%。又如,江蘇省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闢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並舉,以傳統產業煥新工程爲抓手,引導傳統產業朝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向產業鏈中高端攀升,力爭到2027年底,規上工業企業基本完成智能車間改造。

在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當下,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傳統制造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進而增強產品質量,提升企業的效益和核心競爭力。例如,有的企業在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後,技術圖紙可直接傳到供應商的生產線,帶動多家供應商數字化;有的企業通過創建數據大腦,研發版型、工藝等數據庫,以數據驅動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模式,定製產品的成本降至僅爲原來的十分之一。

不過,當前製造業數智化轉型在頂層設計、要素流通、企業認知以及標準規範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例如,部分企業對數字化轉型認知不足,把數智化轉型等同於購買自動化設備和軟件系統,缺乏清晰的戰略目標和實踐路徑。數智化的標準化建設還需進一步提升,標準化對數智化的推動作用不夠明顯。接下來,還應多措並舉、靶向發力,力促傳統制造業數智化改造升級。

健全體制機制建設。完善政策體系,通過產業政策引導基礎設施、技術創新、市場培育等資源向製造業傾斜,使相關政策發揮“1+1>2”的作用。將政策因素內化到製造業數智化轉型成本收益決策中,爲企業構建願意轉、敢於轉的激勵機制。構建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和保護機制,助力製造業數據驅動和智能運營深度融合。

優化資源供給體系。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通過打造統一的要素和資源市場,促進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通過構建多層次、全覆蓋的製造業金融服務體系,因地制宜爲製造業提供差異化和個性化金融支持與服務,實現“科技—金融—產業”良性循環。以產學合作協同培育具備數智技術業務能力的複合型人才,廣泛聚集相關領域專家打造數智化專家智庫,提供專業和智力要素支持。

明晰成效考覈指標。提升數智化協同的標準化水平是引領製造業改造升級的重要抓手。標準化、數智化“兩化”協同是完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有效實踐路徑。建立以國家標準爲引領的製造業數智化協同水平評價指標和監測體系,實時動態評估。爲構建科學全面的評估指標體系,基於廣泛調研,結合公開數據,多維度綜合評價。充分發揮成效考覈“晴雨表”和“指揮棒”作用,以評促建、以評促用、以評促強,推動製造業數智化協同水平不斷提高。(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江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