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沛方/氛圍行銷 掌握消費者喜好
最近在行銷圈出現一個新名詞——氛圍行銷(Vibe Marketing)。其實,它不是憑空冒出來的潮流,而是迴應這個時代的必然產物:消費者已經不再單純被產品功能打動,而是被一種「感覺」吸引。再加上AI的高速生產力,品牌得以用更快、更大規模的方式,去營造一種「讓人想靠近」的氛圍。
Vibe Marketing 的核心,在於讓受衆覺得「這個品牌懂我」,主要由以下三個方向感知。
一、感受與風格優先:產品再厲害,如果傳遞出來的氛圍過於冷淡,消費者也不會想停留。Vibe Marketing 強調的,是說話口氣、視覺風格、甚至背景音樂,都必須傳遞出一致的感覺。
二、文化契合:品牌會借用迷因、懷舊元素、或社會話題,去和目標對象溝通或互動的,而不是硬性推銷,這能夠讓消費者在心中產生「我屬於這」的歸屬感。
三、微妙的推動:透過了歸屬感的營造,而不是強迫式的要求採取行動。換句話說,消費者會自己想走進這個品牌的世界。
這樣的氛圍行銷,對應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它不直接告訴你要買,而是讓你覺得「不加入好像會錯過什麼」。
之前我讀到的一位日本大學教授的書上,也提到了這樣的觀點,他在和學生談到過往的行銷模型時,學生們告訴他這並不是他們購物的行爲流程,因此教授和同學們重新研究模型,在新模型的初期階段,消費者就是先因爲氛圍而開始選擇某個品牌,等入手之後,會主動的幫忙拍成新的內容上傳到社羣上,這時候就有可能吸引其他的人也愛上這個氛圍,進而成爲品牌的新客戶。
如今,生成式AI的高效率,Vibe Marketing的執行變得更加容易與快速:
首先,我們可以利用AI在幾秒內完成許多零到一的環節,包括文案初稿、設計草圖,甚至自動跑數據分析。行銷人員可以減少許多初期發想的時間,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們要營造的 vibe是什麼」上。
其次,能夠快速產出許多的初稿,自然就能讓我們有更多元的素材來做宣傳與測試。過去若要完成好幾個版本的廣告文案做A/B測試,可能需要許多人力與時間,但現在AI可以在一個下午就生出上百個版本,馬上測,馬上調整。
此外,過去想要有這麼大量的初期發想及廣告素材,並做成效的評估,可能需要好幾個人甚至跨部門,才能把這些事情做好,但現在透過AI,我們很可能不再需要龐大的人力,這對於人力短缺的臺灣職場來說,真的能夠解決很大一部分的問題。
Vibe Marketing代表的,是單純的強調產品本身功能已經不再是銷售成績的保證,而這也是過往許多臺灣傳產或是老企業最常遇到的問題:相信產品好自然會有人買。未來,誰能夠快速掌握到消費者喜歡的氛圍並持續產出,誰就有機會在競爭的市場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