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消費熱 掌握類股商機

根據估計,目前數位消費市場已佔整體消費將近20%。(路透)

未來佈局消費商機已不只專注於純消費產業,掌握千禧世代(1981~1995年出生)與Z世代(1996~2015年出生)對於科技消費的偏好趨勢,更爲投資消費產業商品的新趨勢。

PGIM保德信全球消費商機基金經理人常李奕翰指出,傳統消費基金着重在必需消費上,但根據過去十幾年的統計,可以發現消費類股雖然在空頭市場時相對穩定,但當市場轉爲多頭時,表現往往不如科技股強勢;此外,AI進入各行各業後,多數消費公司開始植入科技基因,更甚者,科技公司開始植入消費基因,目前千禧世代與Z世代的消費,佔全球消費支出約65%,預估至2030年將佔全球消費支出的80%之多。

常李奕翰說明,過往實體消費習慣,將隨着網路、手機的方便性而愈來愈數位化,加上新世代消費者偏好數位平臺,強調即時互動與個性化體驗,促使品牌行銷與產品開發加速數位轉型,在此環境下,消費產業投資必須納入消費科技族羣,更有利於帶動相關績效動能。

常李奕翰分析,隨世代轉移,數位消費市場滲透率逐漸增加,搭配生成式AI將刺激企業降本增效,更有利於企業投入相關佈局,根據估計,目前數位消費市場已佔整體消費將近20%,而前五大數位消費廠商,包括亞馬遜、沃爾瑪、eBay、目標百貨、Shopify佔整體數位消費市場達七成之多,在數位消費有增無減的趨勢之下,預估數位消費市場近五年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將高達13%。

至於關稅是否造成消費產業受到影響,常李奕翰認爲,川普激進的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將朝短空長多的趨勢發展。短空的部份在於對等關稅的壓力下,可能推升商品通膨揚升壓力,但就中長期的角度而言,觀察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發展之下,美國製造業產能佔全球比重,從1995年的24%快速下滑至2023年的15%,取而代之的製造業產能霸主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產能的佔比則快速提升至三成以上。

常李奕翰進一步分析,儘管美國在過去受惠於全球化發展的低成本,帶動企業獲利提升,然在疫情期間出現的供應鏈斷鏈事件,加上地緣政治風險等事件,皆強化了各國擁抱關鍵物資及高端技術的意識,這使美國總統川普欲透過關稅政策的調整來迫使製造業迴流美國,包括臺灣晶圓龍頭大廠、禮來藥廠、軟體銀行這些企業已表示將在美國投資,甚至沙烏地阿拉伯也承諾將在美注資,都爲美國製造業未來發展注入強心針,進而帶動整體消費動能。

復華全球消費基金經理人龔曉薇指出,隨川普加徵關稅政策延遲且最壞情形已過,廠商提前拉貨有望使企業營運獲利淡季不淡,從近期公佈總體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具韌性,因此投資組合主軸着重奢侈品、消費性電子、電商等非必需性消費產業類股,同時因應川普政策不確定性,產業配置同步納入零售、食品餐飲等必須消費題材,國家配置除了美股之外,增加日、臺等市場,以分散行情震盪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