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必看電影《南京照相館》看哭3類人表達3份愛,深受教育

暑假必看電影《南京照相館》看哭3類人表達3份愛,深受教育

光影裡的家國密碼:《南京照相館》如何用3個淚點澆鑄民族脊樑

我是一個喜歡走進電影院看電影的校長,這是一個讓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的暑假。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叫《精準理解力》,其中談到看電影能夠有效提升一個人的理解力。深以爲是,剛開始以爲《南京照相館》很血腥很殘忍,讓人不忍看下去,看完才深知後勁太大,主創太有匠心,淚點無數,影院裡的男女老少都看得異常安靜,唯一能聽到的是抽泣聲。

當吉祥照相館的暗房紅燈亮起,顯影液裡逐漸浮現的並非尋常人像,而是地獄的圖景。1937年的南京,七名普通百姓在日軍刺刀下衝洗照片,卻洗出了屠城的鐵證——那一張張照片上凝固的慘叫與血色,是比任何控訴都刺目的歷史顯影劑。下面介紹我印象最深的三個淚點:

第一滴淚:故土之淚——當鄉音刺破屠城陰霾

郵差阿昌(劉昊然飾)被刺刀抵喉時,他口中吐出的不是求饒,而是石頭般砸向侵略者的南京地名:“中華門、紫金山、挹江門……”每一聲呼喊都像利刃劃開死寂。當那句“我們中國人不許可你們這麼糟蹋!”炸響在影院,整個影廳抽泣聲如潮水般洶涌——那是30萬亡魂在血脈裡的共振。

艾青說:“爲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阿昌的南京地名清單,是教育者最深刻的鄉土教材,我相信這個鏡頭讓無數南京人動容,這份愛是對家鄉的眷戀。愛國之根深扎於對一方水土的刻骨記憶,當孩子們讀着課本上的“故鄉”,當他們在作文中描寫家鄉的小河古樹,那樸素的愛正悄然築起民族認同的長城。

第二滴淚:山河之淚——一匹綢緞上的萬里家國

照相館老闆老金(王驍飾)拉開背景牆帶大家日行千里的瞬間,故宮紅牆、西湖煙柳、黃鶴樓飛檐、長城巨龍在幕布上奔涌展開。明明只是佈景綢緞,卻讓整個影廳淚雨滂沱。那幕布上的錦繡山河,正是這羣小人物拼死守護的信仰圖騰——血可流,命可舍,中華寸土不可奪!

顧炎武有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匹綢緞正是“匹夫之責”的具象宣言,是對國家深沉的愛,自豪地愛。老金們以布衣之軀扛起山河之重,他們從“保命”到“保存罪證”的轉變,正是教育要鍛造的脊樑——讓學生懂得個人命運與民族命脈血肉相連,方能在時代考驗前從“小我”走向“大我”。

第三滴淚:人類之淚——顯影液中的文明良知

當日軍炫耀暴行的照片最終衝破封鎖傳遍世界,每一幀凝固的暴虐都成爲射向野蠻的子彈。影廳裡的抽泣在此刻化作全球良知共同的慟哭。那被刺刀挑起的嬰兒,那被砍掉頭顱的中國男人,那江面上漂浮的密密麻麻的遺體——這些底片是南京的傷疤,更是人類文明的恥辱烙印。

康德說:“人應當以人道精神對待他人,因爲他是人。”這些照片超越了國界,成爲對全人類的靈魂拷問,是全世界有良知的人對和平的愛與期待。教育者當以此爲鏡,告訴下一代:和平不是天賜,而是靠人類共同守護的文明底線。當孩子們爲遠方戰火中的同齡人落淚,那便是人性教育最珍貴的萌芽。

走出影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反覆刷着手機裡有關《南京照相館》的報道。作爲一個校長,真正的愛國教育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讓歷史成爲民族血管中奔涌的熱流,每一次心跳都是不屈的迴響。

值此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之際,我向全國教育同仁與萬千家庭鄭重推薦暑期必看“抗戰教育三部曲”:

*《南京照相館》讓我們銘記傷疤有多深;

*《東極島》帶我們見證孤島上的不屈脊樑;

*《731》則揭開惡魔實驗室裡最殘忍的真相。

開學季校長講話必然要提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引用暑期檔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這三部影片,敬請關注教育好文,每天持續原創教育類好文章,供學校教育管理者參考。

這個夏天,帶孩子們走進影院吧。讓顯影液中的血色與淚水,沖刷出一個更清澈、更堅韌、更深知來路在何方的中國靈魂。

【教育好文專欄堅持每日分享,期待您持續關注,成爲超級會員,共享我所有教育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