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發部發布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 AI能力認證分這三類
數發部31日在AI WAVE展中發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強化AI人才標準與產業需求對接。圖/呂俊儀
數發部31日在AI WAVE展中發表「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數發部表示,指引根據應用實況分類,並依產業導入AI所需,聚焦「應用」及「開發」,爲產業選才、培訓、技能檢核與職務設計提供重要參據,未來將隨產業趨勢持續動態更新指引內容,強化AI人才標準與產業需求接軌。
數發部次長林宜敬表示,AI人才可分成三種,第一個是AI基礎研究人才,再來是利用AI技術去開發一些軟體的人才,第三種是使用AI工具來改善工作效率,提升生產力的人才,這三種人才都需要。數發部數產署在基本大架構下,對於開發AI工具的人才,以及使用AI的人才,做了一個指引,比較明確來定義。
數發部指出,爲協助企業快速識別與任用AI人才,並作爲人才自我檢視、培訓及認證設計的依據,並依照產業導入AI所需對應的能力需求,指引首先建構「AI應用人才」與「AI開發人才」兩大類別的核心能力項目。
根據指引,依產業應用現況進一步細分5種能力類型,包括「AI應用素養」、「AI工具應用」、「AI程式語言應用」、「AI模型訓練」與「AI服務開發」。希望爲產業選才、人才培訓、技能檢核與職務設計重要參考,強化AI人才標準與產業需求對接。
就認證上,指引將AI能力分成素養、工具、專案3類,其中素養在「建立AI基本認知與倫理觀念」,如經濟部iPAS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的AI應用規劃師、資訊工業策進會的生成式AI能力認證、AIA臺灣人工智慧學校的AI 素養級認證。
工具類在「熟悉並應用AI工具完成任務」。如AWS Certified AI Practitioner、Microsoft AI-900: Azure AI 基本概念、Google Cloud機器學習證照等。
專案類認證則是「具備獨立完成AI專案的實戰能力」。如IBM AI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Databricks Certified Machine Learning Professional,包含AI模型開發與部署能力的認證,或部分企業導向的產學專案實作證書。
數產署副署長黃雅萍介紹,機制中協力夥伴包括人力銀行、資策會、臺灣人工智慧學校、財團法人電腦技能基金會、工研院及教育機構等超過10個,並有14個認證項目、23組課程及2大媒合平臺,將持續邀請更多單位加入臺灣AI人才生態系。
林宜敬也強調,數發部責任在於建立一個產業生態,要數發部一年訓練100萬AI人才,數發部也沒有這麼多人力,因此要靠民間力量。藉由人才指引發布,來建立一個生態,讓民間企業,不管需求端或者是教育訓練方,或認證方,都有明確的指引,在這個狀況下,「大家都能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