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發部長林宜敬專訪/數發部推主權AI 兩路並進

數位發展部長林宜敬。聯合報系資料照

數位發展部長林宜敬昨(4)日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臺灣一定要發展具臺灣觀點的主權AI,現在主要有兩條道路,一是在現有模型上微調(fine-tuning),二是透過蒸餾(distillation)簡化模型,這都需要結合民間力量。

林宜敬升任數發部長後,強調有三大工作重點,包含AI產業、資安韌性以及打詐,另外同時也要加強數位政府相關建設。在AI發展方面,政府已陸續推出AI新十大建設,也已宣佈推動主權AI,林宜敬強調,單靠政府無法做到,一定要導入民間力量,與民間合作,政府工作是打造完整的產業生態系。

另外林宜敬指出,數發部正推動透過修法釋出政府資料,同時號召民間自願捐出內容,打造「臺灣主權AI訓練語料庫」,降低國際科技巨頭對臺灣資料使用門檻,唯有結合資料、技術與人才等,臺灣才能培養屬於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讓世界聽見臺灣的聲音。以下爲本報專訪紀要。

林宜敬小檔案

問:臺灣如何建置主權AI?

答:對臺灣而言,建置主權AI十分重要,一般來說,要建置主權AI有三種方式,第一是從頭開始訓練模型;第二是在現有模型上微調;第三是透過蒸餾技術簡化模型。

坦白講,主權AI的進展比我想像中還慢,舉個例子來說,美國總統川普說要打造「Stargate」(星際之門)計劃,就要斥資5,000億美元,相當驚人,這不可能由政府來主導。臺灣也一定要結合民間的力量,才能打造主權AI。

目前看來,如果臺灣建置主權AI,要從頭開始訓練,實在太困難,最好、最快的方式還是微調、蒸餾,這些是臺灣民間企業可以施力的地方。

數發部重點工作之一是建立「臺灣主權AI訓練語料庫」,讓AI具備臺灣觀點。

五大工具 建產業生態系

問:數發部在推動AI新十大建設所扮演的角色爲何?

答:數發部透過五大工具:算力、資料、人才、行銷、資金,來支持打造產業生態系。而這其中最困難的就是人才,事實上AI人才呈兩極化發展。如何去定義人才?會用ChatGPT就算是AI人才嗎?如果這樣,算下來一年要訓練100萬個都沒問題,但AI人才有不同層次,最基礎的研究人員,在臺灣就非常非常少。

再來就是可利用既有工具去訓練新AI模型的人才,或是用現有AI模型去創造新產品的人才,這部分臺灣仍有機會可以去着墨,若有更多人有機會進入AI應用開發、打造全新服務或商品,也是臺灣發展AI的契機之一。

再從資金面來看,我認爲,資金是最後一哩路,數發部的任務應該是建構一個健康的生態系,而非單純以補助方式介入。我也是一名創業者,我清楚理解企業最需要的是大量且穩定的訂單,而不是一再補助。國發基金已匡列100億元,將以投資者角度投入,確保資金能帶動長期效益與產業成長。

另外,在AI產業發展上,最關鍵的基礎是「算力」。建構算力池成本高昂,不是一般新創能負擔,因此數發部將持續建置算力資源,並免費提供企業在研發階段使用,協助降低門檻。有志的創業家,不用賣房子買算力,就可以透過數位部的資源來嘗試。不僅能加速產品開發,也有助於打造完整的生態系。

在算力方面,明年數發部編列約2億元預算,預計新採購100片GPU,加上原本40片,合計有140片,不過實際採購狀況,仍須視立法院審議情形及報價情形而定。

數發部積極推動軟體與AI產業發展,期盼透過完善的環境與資源支持,讓臺灣具備全球競爭力。AI應用不僅能造福人類,還能協助解決臺灣勞動力短缺等問題。然而,生成式AI出現同時帶來挑戰,部分勞動力可能被取代,因此如何正確運用AI,將決定未來社會與產業的走向。

生技、長照 最具發展潛力

問:臺灣最有可能發展的AI產業?

答:個人認爲最大機會在生技醫療產業、長照,主要原因是,臺灣擁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健保系統,且高度數位化,醫療資料完整而龐大,品質位居世界前列。這些數位化資料,爲AI應用提供了極佳基礎,過去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來,臺灣最聰明的人才都投身醫療體系,累積了龐大的專業知識與研究能量。

若能透過建立完善的AI生態體系,讓這些人才自由探索,就能發掘出許多高價值應用場景,而非由政府單方面主導方向。

最後,臺灣多數新創產業往往面臨中國大陸低價競爭與市場規模壓力,導致成果難以持續;但在醫療生技領域,臺灣與大陸的體系差異極大,反而形成保護性屏障,使我們具備更大優勢去發展 AI。從這些面向來看,生技醫療、長照領域是臺灣AI產業最具潛力的突破口。

我們希望,AI能夠幫助社會解決問題,不是帶來問題。臺灣面臨兩個大問題,一個是人口老化、少子女化,許多工作找不到人做;同時面臨AI迅速發展,取代人力,許多人的工作將被取代。如果「工作找不到人、人的工作被AI取代」兩個問題能處理得當,就能解決問題。

林宜敬談話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