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發部長林宜敬 :盼改變軟體產業生態 推主權AI

從樹伐部到數發部。就學期間曾是臺大棒球隊一員的數發部長林宜敬,在南投老家種下一萬多棵樹,並用桃花心木製成獨一無二的球棒。記者林伯東/攝影

數發部新任部長林宜敬九月一日上任,從業界來的他,最明白臺灣軟體產業痛點,上任要務之一,就是「改善臺灣軟體產業生態」;而從國家發展角度來看,數發部不但要爲臺灣建構「主權AI」,更要積極參與國際數位標準制定組織,讓臺灣企業成爲商業領域中的「First Mover」(先行者),走在全球數位經貿領域的最前端。

林宜敬入閣前,不僅待過軟體產業,自己也是新創企業主,因此,他一上任,最關注的就是「改善臺灣軟體產業生態」。

提高獲利 政府帶頭轉換概念

臺灣早有許多軟體企業,但規模總是很難壯大,主要原因就在於臺灣企業主經常要求軟體服務客製化,軟體業很難單賣統一規格的「產品」,這就會對獲利帶來影響。林宜敬說,「你有看過臺灣企業主要求微軟客製化嗎?沒這回事,反而是國內公司經常要軟體業者改。所以,我希望改變臺灣軟體生態,這不單是供應方必須改變,需求方也要改變,政府要帶頭改變概念。」

「我希望用configuration(參數設定),取代customization(客製化)。這樣一來,臺灣軟體產業獲利纔會高。」林宜敬說,軟體開發成本相當高,如果能用「產品」或「模組化產品」方式銷售,才能帶動軟體產業獲利、銷售表現,「改變生態需要一段時間,這不是在我任內可以完成的,但至少要往這個方向前進,臺灣的軟體才能往健康方向發展。」

算力優先 提供5大政策工具

數發部也提出要透過算力、資料、人才、行銷、資金等五大政策工具,提升軟體產業量能。「這五大政策工具是有順序的,舉例來說,爲什麼要先給算力?因爲算力很貴。」林宜敬回憶,當年他自己在書房弄一臺電腦、寫寫程式就可以創業,微軟比爾蓋茲、蘋果賈伯斯在車庫也可以創業,但現在AI創業門檻很高,需要算力驗證產品的可行性,「光是輝達伺服器,一臺就要一千一百萬臺幣。AI創業家現在都在面臨魔鬼的考驗。」因爲創業者根本無法靠抵押自己的身家,來買這一臺這麼貴的伺服器。

也因此,數發部以算力爲起始點、以資金作爲最後一道工具。數發部先前已向國發會匡列一百億元推動投資AI新創,「但這一百億元的概念是投資,而不是補助。」林宜敬說,國發基金的概念是投資一家公司,希望這家公司成長、上市,國發基金把這檔股票賣掉後、還能夠賺錢,並用這筆錢去投資下一家新創企業,「所以,創業的第一哩路,我們幫你用算力走出來,上市前的最後一哩路則是資金,我們也幫你想辦法。」運用這樣的方式帶動臺灣AI新創茁壯。

全球AI快速發展,臺灣要在AI世界裡掌握話語權,不只得發展AI新應用,也必須從國家角度思考「主權AI」,並同時跟上國際腳步,推動數位共同標準。

最慢1年 建立起臺灣語料庫

在主權AI的部分,數發部積極推動臺灣主權AI語料庫,林宜敬說,「快的話半年,最慢的話一年,就可以把這個語料庫建起來。」讓臺灣AI新創團隊有足夠訓練資料,確保人工智慧模型具備臺灣觀點。

而在國際上,數發部也會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他以SEMI E187爲例,「這個半導體產業設備資安標準規範,就是臺積電跟政府一起主導的標準,以前臺灣沒有話語權,但當我們成爲制定標準的人,不但有話語權,在商業上也會是First Mover。」尤其,臺灣早就被國際認爲是數位強國,也因此,數發部也會積極參與各式國際數位標準制定組織、數位經貿組織,讓臺灣在數位領域能有全新的外交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