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因匯損大虧 拖累金融業獲利
壽險業匯損衝擊,金融三業前五月整體獲利較去年同期腰斬。圖/本報資料照片
金管會發布最新的金融三業獲利,截至五月底,金融三業稅前盈餘二三二八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二五一一億元,減幅百分之五十一點九,比「腰斬」還嚴重;其中壽險業去年前五月賺一六四○億元,今年前五月轉爲虧損六一七億元,拖累金融業整體獲利,原因除了美債失血,關鍵仍在於匯損。
金管會統計,五月底止,保險業虧損四九五億元、銀行業賺二四一四點四億元、證券業賺四○八點三五億元,相較於去年金融三業分別賺一七六五億元、二四八一點三億元、五九二點八四億元,其中保險業和去年的落差最大,也是近五年來表現最慘,因此拖垮全體金融三業的表現。
金控業者指出,下半年股、債、匯市若是波動劇烈,將影響今年金融業潛在獲利能力及可分配盈餘水準,金融業獲利、股價與未來配息空間將面臨壓力。
而對於壽險業引頸企盼,因應臺幣匯率強升的「暫行措施」,知情人士指出,金管會即將公佈的最新版暫行措施,會將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一碼,以及用第六回合生命表計算死亡率所能挪移出的準備金的金額,放在「特別準備金」帳戶,該帳戶不僅能衝抵匯損,未來若股債投資有損失也可衝抵,但能挪移出來的這些資金,不能直接入損益表,必須先放在特別準備金帳戶。
壽險業者指出,金管會目前的作法,已等同於把明年一月一日接軌新制開帳之後的「有利影響數」,先提撥一部分讓業者應急,關鍵在於如何設定上限。業界人士說,目前最有可能是百分之卅,但若設定百分之卅,很多「有利影響數」沒有這麼多的公司,恐因補給有限,使得RBC(資本適足率)過不了關,因此不能排除提高至百分之四十、甚至更高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