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獲利最強9月誕生!外價金滿水庫 避險比降到史上最低
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9月賺354億元寫史上同期新高,第3季獲利全面翻正,收復第2季因臺幣暴升造成的衰退。圖/本報資料照片
據金管會統計,壽險業9月賺354億元寫史上同期新高,第3季獲利全面翻正,收復第2季因臺幣暴升造成的衰退;9月底淨值升到2.65兆元的近一年高點;外匯準備金水庫3,419億元寫史上次高,抵銷大部分匯損。
壽險業者指出,9月全球股市走強,實現股票資本利得明顯增加,加上臺幣升值的匯損,幾乎全由外匯準備金(外價金)衝抵,使獲利衝擊有限。
也因外價金充沛,業者避險比率降到60%的史上低點,顯示「以外價金替代避險」策略成形。
法人說,第4季壽險業有三利多兩利空,利多是一、市場預估年底前,美將再降息兩碼,資本市場續熱,有利實現資本利得,二、美公債殖利率下修,有助壽險長天期債券評價虧損縮小,三、臺美利差收斂,有助CS經常性避險成本下降。
兩利空卻也因美國降息,恐加重臺幣升壓,一旦臺幣又反轉走升,壽險業偏低的避險比率,恐加速消耗外價金,不利抵禦匯率風險,其次是申請釋出責準金的11家壽險業者,依規得在年終提30%獲利轉入外價金,獲利承壓。
金管會28日公佈壽險業獲利,9月壽險業稅前盈餘354億元,月增7%,第3季賺881億元,全面收復第2季衰退的814億元。累計前九月賺916億元,年衰退收斂到68%。
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9月大賺是淨投資利益1,232億元,抵銷了業務承保損失和營業費用。
9月底淨值2兆6,450億元,月增1,676億元,因獲利續增、股債市順風,使壽險業金融資產評價利益月增1,413億元,其中以「覆蓋法」重分類其他綜合損益大增1,022億元增加最多,是淨值成長的最大推手。
也因13家壽險業都採用外價金新制,「晴天儲糧」使外價金水庫充沛,壽險業續降避險操作,9月避險比率降到60%的史上低點,搭配避險工具CS與NDF年化成本續走低,使避險工具成本降到228億元的近七個月低點。
據金管會統計,9月臺幣兌美元升值0.45%,若不避險,壽險業海外投資單月出現587億元兌換損失,再扣除避險工具契約及228億元避險成本,並衝抵306億元外匯準備金後,最終淨匯兌損失僅307億元,年減三成。
累計前九月,壽險業避險工具成本2,337億元,年減20%,顯示業者已逐步改採「一籃子貨幣避險」或靠外匯準備金水位支撐,以降低對高成本工具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