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場“代表通道”開啓:熱議民營經濟、鄉村振興、養老醫療話題
東方春來早,奮發向未來。3月5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開幕。開幕會前,首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活動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受邀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張俊傑,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老年養護院院長格西王姆,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黨委書記張天任,陸軍某合成旅營長張冬旭等6位代表先後走上了本場“代表通道”。
從科技創新助力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到紮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從人們持續關注的養老、醫療等民生問題,到軍隊轉型建設的發展變化。今年也是全國兩會“代表通道”開設的第八年,人大代表與媒體“面對面”,講述自己的履職故事,傳遞奮進之音。
中央的關心和支持讓民企信心倍增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
2月17日,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參加了民營企業座談會,在會上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他深刻感受到了黨中央對民營企業的關心和支持,信心倍增。
“五年前,我們下決心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進一步投資核心技術,當時我們就規劃了五年要投入1000億元,現在五年過去了,我們大約投了1050億。”作爲製造業的民營企業家,雷軍表示,今年正好是小米創業15週年,過去15年的創業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無論是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都離不開科技創新。
在回答記者關於“如何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在建設製造強國的道路上跑出中國加速度”的問題時,雷軍表示,製造業是我國立國之本,是強國之基,小米作爲製造業的建設者和受益者,將繼續堅持走科技創新的道路,走高端化發展的道路,加大培育新質生產力,把最新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各個終端上,讓廣大的消費者能夠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近年來,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勇敢“走出去”,在全球市場的廣闊大海中奮鬥、成長,已成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交融交匯的生動寫照。
現場有記者提問另一位亮相“代表通道”的企業家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在世界市場上響噹噹,海爾作爲中國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之一,對此您有怎樣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思考?
周雲傑表示,海爾全球化的全過程總結下來有三個關鍵詞:堅守、創新、共贏。
首先是爲創出中國人自己的世界名牌的堅守。周雲傑表示,海爾的國際化之路沒有選擇走代工那條路,而是堅持打造自己的品牌,先進入發達國家,再進入發展中國家,應該說這條路很難走。從1991年批量出口到2016年在海外市場實現盈利,我們整整堅持了25年,正是這份初心的堅守,使海爾率先實現了從中國產品到中國品牌的轉變,海爾已經16年蟬聯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市場份額高於第二位50%以上。
第二個關鍵詞是創新。科技創新是一個品牌能否立足世界的關鍵變量,一個企業要走向世界,必須錨定科技創新這個基點,不斷地去尋尖、拔尖,才能真正地成爲頂尖。海爾也是在這種情況下不斷對標國際標準,實現了突破。目前海爾在全球建立了十大研發中心,陸續推出200多項原創性的產品,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同時,我們牽頭制定了100多項國際標準,引領了全球家電的科技創新。
第三個關鍵詞是,共贏。周雲傑表示,面對信息化、數字化浪潮,海爾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融入當地文化,實現生態共贏。通過生態共創,海爾的海外市場份額達到了53%,中國的海爾品牌得到越來越多海外消費者的喜愛。
“人工智能是中國企業的時代機會,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企業不斷創造出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周雲傑介紹,海爾致力於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成爲數字經濟的領航者。未來海爾將堅守主業,聚焦實業,聚焦在智慧家庭、產業互聯網、大健康三個賽道上,爲建設製造強國、品牌強國貢獻力量。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悠悠萬事,民生爲大。
每年全國兩會上,養老和醫療都是代表委員熱議的高頻詞。
採訪活動現場有記者提問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張俊傑:看病就醫是老百姓的操心事,人文關懷在其中十分重要,請問您作爲一名從業多年的心血管病醫生,有什麼體會可以和我們分享?
張俊傑表示,作爲來自一線的醫生,自己的日常工作繁重而辛苦,卻伴隨着一份特殊的體會,那就是“動心”,正是這份“動心”的感受讓他倍感自豪。
“在醫院工作,每年都可以看着很多患者拎着膠片東奔西走。患者們長途奔波,小心翼翼攜帶的膠片很辛苦也很麻煩,但是他們提供的信息量其實是非常有限的。針對這一難點痛點,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解決。”張俊傑表示,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提交的關於進一步推進醫學影像雲膠片平臺應用的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當年5月份,江蘇率先建成了全省衛生健康雲影像平臺,接診醫生坐在電腦前動動鼠標就可以隨時隨地調閱異地患者的影像資料,患者再也不用拎着一大袋子膠片到處跑。平臺建成以後,據估計江蘇省全年可以減少重複檢查的費用約20億元。
張俊傑介紹,去年11月份,國家衛健委等七部門聯合公佈了《關於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他相信隨着這些制度、技術以及各方面支持不斷地完善,全國層面的通用互認也將盡早實現,到那時異地患者就診就能更加省心、省時、省錢了,作爲一位心血管醫生,把心臟手術當中的搭橋與人大代表與人民羣衆的橋樑連起來,激勵着我在醫療過程當中不斷追求突破卓越,把人民羣衆的急難愁盼梳理成一份份針對性強、惠及面廣的意見建議,爲守護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更多的貢獻。
2025年是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老年養護院院長格西王姆作爲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第三年,這三年她最關心的是基層養老服務的問題。
格西王姆介紹,自己18歲那年,恰逢馬爾康市敬老院成立,她應聘成爲護理員。當時別人對她的選擇有過不理解。“但我覺得自己沒有父母,而這些老人沒有子女,照顧他們就是守護小時候的自己,我有信心和能力照顧好老人。”格西王姆表示。
從事敬老服務工作16年。格西王姆的真誠收穫了老人們的認可,她工作也越幹越順手、順心。2016年,敬老院公辦民營改革,她被聘爲敬老院院長,怎樣爲老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讓他們度過幸福的晚年是她下決心要幹好的事。
格西王姆介紹,當選人大代表後,她先後提出多項建議,比如加強養老護理人員的社會關注,同時引入社會組織與家政等社會力量,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而這些建議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迴應,作爲一名人大代表,未來將在本職崗位上,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爲更多的老人帶去幸福與安寧。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纔是真的富”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五年,也是過渡期的最後一年,也是承前啓後關鍵的一年。
現場有記者提問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黨委書記張天任:作爲一位來自浙江農村基層的村黨委書記,在落實“千萬工程”、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方面有什麼難忘的經歷嗎?
張天任介紹,1998年起,他擔任了長興縣煤山鎮新川村的黨委書記,這些年親歷了“千萬工程”給山村帶來的巨大變化,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讓他非常感慨。
張天任現場和大家分享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千萬工程”換回了綠水青山。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村裡辦起了不少的企業,老百姓富了,但是山禿了,水變臭了。晚上回來的時候襯衫變黑了,上面沾滿了煤灰。老百姓曾經說我們住在垃圾堆上數鈔票,有的紛紛搬到了縣城,不願意回來住。2003年,浙江省啓動了千村示範、萬村整治的工程,讓我記憶猶新的是2004年的6月2日,習近平同志來到我們新川村本土企業天能集團調研時,勉勵我們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走綠色發展的道路。我們村“兩委”會痛定思痛,決定打生態牌,走生態富民的道路。我們從老百姓反映強烈的髒亂差整治入手,從投資少、見效快的垃圾分類開始,改水,村道的綠化、亮化,22年如一日,如今的新川村,舊貌換新顏,綠水青山又回來了,老百姓住上了小洋房,家家戶戶都有小汽車,人均收入達到了15萬元。
第二個故事是綠水青山換回了金山銀山。要深化“千萬工程”,要辦亮面子,更要重視裡子,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我們村“兩委”會一班人一腳踩剎車,關停了十多家落後的石礦和高能耗的企業,另一隻腳踩綠色的油門,通過天能集團的幫助和村企共建,引導村裡的企業融入新能源的產業鏈裡面去,同時鼓勵農民發展休閒旅遊、觀光民宿,3000多人的村子,辦起了百十家企業,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我們還成立了三家公司,年營業收入達到了1億元。在這個收入的基礎上,我們大大增加了集體的經濟收入,使生態的優勢變成了民生的福利,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纔是真的富。”張天任分享的第三個故事是石榴籽促進共同富裕。新川村這些年爲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變化?關鍵在黨中央的領導好,遵循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現在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是黨中央賦予我們浙江的光榮使命。張天任介紹,近年來,我們和貴州臺江縣檯盤村、安徽鳳陽縣的小崗村等多個村結對聯建,共同推動鄉村振興。同時,我們的企業吸納了來自全國32個民族1780多位少數民族同胞高質量就業增收。今後,我們要與全國更多的民族、更多的村結對共建,像石榴籽一樣,抱成一團,共享浙江在“千萬工程”和鄉村全面振興方面的經驗,共同發展、共享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