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AI專法下週立院審查 葛如鈞:爲科技未來40年定錨

針對臺灣首部人工智慧專法《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國民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表示,該法案如今終於將進入實質審查,格外具有歷史意義。(葛如鈞提供/張睿廷臺北傳真)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將於6月11日排審臺灣首部人工智慧專法《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象徵我國正式邁入AI治理時代的關鍵一步。國民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葛如鈞表示,該法案自會期初即被國民黨列爲「優先中的優先法案」,歷經公聽會與質詢程序,廣納政府、學界與產業界意見,如今終於將進入實質審查,格外具有歷史意義。

葛如鈞指出,《人工智慧基本法》作爲促進科技發展的關鍵法案,核心精神爲「開放創新、數位平權、科技主權、國際接軌」,目的是爲臺灣未來40年的科技發展奠定穩固基礎。面對全球AI治理競速潮流,立法院扮演關鍵推動角色,三黨均展現高度共識,國民黨、民進黨與民衆黨皆有提出版本參與審查,象徵國會展現前瞻視野與推動國家科技治理的責任感。

據瞭解,目前已有10位國民黨立委、3位民進黨立委,以及民衆黨團提出草案版本,實爲「三黨全到齊」,顯見國會對於社會期待積極迴應。不過葛如鈞也遺憾指出,該法案自第九屆立法院以來即有立委提出,但行政院歷經6年仍未能提出對案,彷彿中了「時空凍結之術」,全然無視AI科技的迅猛演進,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葛如鈞強調,《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能獲三黨共同推動,顯示其作爲民生科技法案的重要地位。這是臺灣科技發展的重要時刻,國會跨黨派合作推動,更彰顯立法院承擔科技治理責任的決心。他呼籲民進黨立委展現魄力,勇敢撕去「行政院立法局」的標籤,讓立法院真正爲人民立法。

草案內容涵蓋主管機關責任歸屬、資料治理與開放機制、數位平權、訓練資料透明與可溯源等重要議題,並特別強調臺灣應積極建構「國家級繁體中文語料庫」與「主權人工智慧(Sovereign AI)」,以確保未來數位世界中,臺灣文化得以持續展現多元與豐富性,在全球文化洪流中開出最獨特、美麗的花朵。

葛如鈞強調,當前正是AI發展的關鍵時刻,臺灣必須走出自己的路,打造屬於自己的AI治理模式與數位主權。《人工智慧基本法》正是這條道路的起點,臺灣不能再錯過機會,必須勇敢邁出關鍵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