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預算尚未審議 內政部盼立法院儘速排審

另外,劉世芳指出,前瞻「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劃」及「全國水環境改善計劃」共34億元預算也是相同情況,請立法院考量地方政府執行道路、路平改善及下水道建設等工作之重要性儘速排審,以維護民衆對道路及路平改善、水域環境品質提升、滯洪防汛及保護生命財產的期待。

內政部國土署表示,有關前瞻「提升道路品質計劃2.0」第5次提案,全國除新北市、基隆市及新竹市3縣市未提案外,其餘縣市均積極就轄內待改善之路段提出改善方案,相關案件已依既定期程在去年12月完成設計審議。

然而,因今年度預算尚未完成審議,在經費無法確認的情況下,目前也無法完成案件覈定,恐導致各地方政府無法如期於計劃期程內完成改善工作,進而減緩國內整體道路品質與安全提升進度,亦無法及時迴應民衆對於道路改善之建議。

另「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劃」部分,主要補助地方政府辦理雨水下水道及抽水站建設工程,其中4億元用於新北市及基隆市淡水河系周邊抽水站操作整備經費,汛期將至,前瞻預算尚未審查,預算亦無法支用,將影響各縣市都市區內的治水工程建設及新北基隆兩市的防洪整備工作。

劉世芳說,除前瞻預算尚未審議外,2025年度總預算案刪凍情形因維持立法院三讀決議,導致歲出金額遭大幅刪減及預算調適困難,影響包括補助地方辦理之社會住宅(含租金補貼)、市區道路、下水道及城鄉風貌等基礎建設等計劃之審議與執行,直接減弱內政部在地方基礎建設、民生業務的推動量能,實際衝擊中與地方施政,以及民衆權益。

劉世芳指出,這些計劃大多用在協助臺北市以外之21個縣市,已請各機關重新檢討已覈定但尚未執行之計劃,檢討修正現有補助規範或研議提高縣市政府自籌款比例,以資因應;另請地方政府應共同承擔責任,自行研議預算籌措,以避免面臨財政及工程延宕或中斷等進度上之壓力,及衍生可能的履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