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東北季風恐受熱帶系統干擾 氣象署:10月中旬訊號更明顯
▲氣象署預估,10月中旬將有更明顯東北季風南下。(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去年在9月下旬即迎來首波東北季風,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過往首波東北季風出現時間涵蓋8月下旬到10月,今年預估10月上旬有一波較弱的東北風,但可能受熱帶系統影響,10月中旬有機會有更明顯東北季風南下。
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表示,從歷史資料來看,首波東北季風分佈範圍廣,涵蓋區間從8月下旬至10月。從目前觀測來看,今年10月上旬可能有一波較弱的東北風,但可能受熱帶系統影響較不明顯,10月中旬則有機會迎來更明顯的東北季風南下,降溫程度要再觀察。
陳怡良指出,臺灣位處東亞季風區,風向會隨着季節改變,夏季吹南方上來的西南季風,冬季則是北方蒙古及西伯利亞高壓發展強盛,往南邊擴展,爲臺灣帶來東北季風,通常是一波一波移入,隨着時節進入冬季,會逐漸增強,每年1月至2月甚至容易有大陸冷氣團或寒流。
陳怡良也說,並非每一波東北季風都很明顯,因此很難精確定義首波何時到來。雖然10月中旬可能有東北季風南下,但初期降溫不一定明顯,因此有時候會以臺北市測站氣溫首次降到19度以下的日期,作爲首波東北季風的判斷標準。一般而言,10月至11月初就能感受到天氣轉涼,進入11月後,高壓系統會逐漸增強。
另外,陳怡良指出,目前熱帶太平洋海溫呈現西暖東冷的型態,反聖嬰現象有發展的趨勢,發展後西太平洋海溫會較高,從資料來看,這波反聖嬰可能在冬天又減弱,非常短暫,影響程度是否像過往涵蓋整個冬季,還需要再觀察。
他也說,依據過去類似的海氣狀態分析,秋季臺灣降雨有偏多、颱風活動區域有較靠近臺灣的趨勢,即使颱風未直接登陸臺灣,仍要留意是否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可能爲北部、東北部帶來顯著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