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6.2地震「臺北感受更明顯」 氣象署:盆地效應影響

▲中央氣象署發佈最新地震報告。(圖/氣象署提供)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今天下午3點45分東部海域發生規模6.2地震,最大震度3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表示,由於震央距離較遠、深度較深,臺灣感受震度較小;至於臺北感受比宜蘭明顯,主因臺北有盆地效應,民衆感受搖晃較久。

根據氣象署資訊,今天下午3點45分東部海域發生規模6.2地震,最大震度3級,震央在宜蘭縣政府東南東方128.9公里裡,位於臺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88.1公里。

地震測報中心技正邱俊達指出,這起地震發生在臺灣東部海域,距離臺灣100多公里,由於深度較深,觀測到的震度不大,主要在花蓮、宜蘭有3級,其他地區都在1、2級,發生原因爲菲律賓海板塊在北邊隱沒到歐亞大陸板塊,產生較大規模地震。

他表示,歷史資料來看,隱沒帶地震後續餘震不多,頂多規模5至5.5,由於距離較遠,僅對北部影響約1級左右。

至於此次地震臺北感受比宜蘭明顯,他指出,由於距離遠、深度深,地底傳進來接近「垂直入射」,臺北有盆地效應,民衆會感受搖晃較久。

邱俊達也說,這起地震已經脫離俄羅斯板塊影響區域,主要是菲律賓板塊造成影響,與先前的俄羅斯大地震無關連。另外,昨天凌晨3時陽明山地震主因火山活動造成,今天這起地震爲隱沒帶造成,兩者產生機制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