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支實付難爲 五年停售百張

實支實付險損失率飆高,近年出現一波停售風潮,截至2024年底,五年內已停售上百張的實支實付保單。圖/本報資料照片

實支實付險保費調整概況

實支實付險損失率飆高,近年出現一波停售風潮,截至2024年底,五年內已停售上百張的實支實付保單。壽險業高層表示,損失率過高讓業者賣愈多、賠愈多,「昨天的業績,變成今天的業障」。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更屢屢喊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建立合理調費機制,未來將有兩種後果,一是年輕人買不到,二是保費「貴到爆」。

金管會委託保發中心研議「1年期以下傷害保險及健康保險商品訂價合理性作業指引」,8月下旬已送進保險局,未來1年期以下保證續保的實支實付險,符合相關條件後可能調漲保費,此一消息掀起市場熱議。陳慧遊強調,實支實付險損失率過高,若未建立合理調費機制,未來將有兩種後果,一是以後的年輕人再也買不到、二是就算買得到,保費可能也會「貴到爆」。

國泰金控、富邦金控與南山人壽高層先前均表態,贊成制定合理的調費機制。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先前受訪時說,保費調漲涉及兩個問題,一是法律層面,二是保戶認知;從法律來講,實支實付保單條款是「保證續保」,但並沒有保證所謂的續保是用原來的價格,因爲醫療成本持續上升、環境也在改變,假設醫療成本不斷上升,但保險商品的費率20年都保持不變,「這也不太可能」。

因此,主管機關金管會、保發中心應該會透過很多方式去研究,兼顧保戶權益與保險公司長期經營的穩健,觀察目前公佈的草案內容,確實兩者都有兼顧,對此,他「樂觀其成」。

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持相同看法,他說,保費若能調整,「對市場長期發展會是比較好的做法」,除了可讓保戶持續承保,業界也不會因爲實支實付險負擔變得完全沒辦法受控,對產業發展、保戶都有正面幫助。

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表示,近期醫療通膨急速上升,在很多醫療項目,尤其是自費項目上愈來愈多、藥品也愈來愈新,對消費者、民衆、政府與保險公司來講,醫療通膨如何公平分擔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