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環中路口 奪臺中罰單王
臺中市警方指出西屯區市政路與環中路口科技執法已成全市新罰單王,駕駛人常見違規爲下匝道後,往南穿越74快速路下橋墩的直行車佔用左轉道。(馮惠宜攝)
臺中市2025年前三季(1至9月)「科技執法罰單王」出爐,西屯區市政路與環中路口在短短9個月內狂開3萬7945張罰單,奪下榜首,平均每天開出約140張,讓不少駕駛人直呼「在臺中開車像踩錢坑」。與去年全年罰單最多的北屯區環中東路與太原路口(8145件)相比,開單數暴增爲原來4.7倍,差距驚人。
臺中市目前設有68處科技執法路口,依今年1至9月統計,前三名路口開單數皆破萬。第一名爲西屯區市政路與環中路口、3萬7945件,第二名是北區中清路與五權路口、1萬1956件,第三名爲神岡區中山路與大富路口(西往東)1萬1194件。去年度的「罰單王」環中東路與太原路,今年罰單降至6299件,退居第四。
市警局交通大隊分析,市政路與環中路口的違規案件中,多達97%、共3萬6804件屬於「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行駛」;中市警六分局分局長周俊銘指出,該路口違規集中兩種樣態:一是環中路往南方向,駕駛自臺74線下匝道後誤入左轉專用車道,見左轉綠燈亮起卻直行切入環中路快車道;二爲環中路往北方向,駕駛從快車道直接右轉市政路,導致違規頻繁。
周俊銘強調,該路口是高肇事熱點,科技執法是爲了預防事故與矯正錯誤駕駛觀念,他呼籲用路人務必遵守標誌、標線與號誌指示,保障自身與他人行車安全,警方也將針對常見誤判行爲加強宣導。
市議員陳淑華直言,科技執法應該是守護安全、非創造收入,應全面檢討執法與工程規畫,不能把人民當成提款機。市議員林祈烽呼籲,交通局與警察局應重新檢視該路口,加強車道預告標誌及增設相關輔助牌面引導,落實宣導而不是一味開罰,才能真正改善交通安全。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強調,交通工程設計應從「用路人辨識與反應」角度檢討,他建議在匝道入口增加提前提醒,並在科技執法啓用前,確保車道標誌標線完整清楚,避免對駕駛不公平。
臺中市交通局則迴應,相關標誌與標線均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辦理,會持續針對道路條件、車流特性進行通盤檢討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