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差異化監管機制 提升股權市場包容性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多次提到要支持科技創新,並明確:“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要加大金融支持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同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明確“科技金融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着力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市場人士解讀認爲,3月5日國家重磅文件接二連三提及支持創業投資、推動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在繼續明確支持創投基金在科技創新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從差異化監管機制、“募投管退”體系、股權市場包容性等多個層面提出了切實的支持發展路徑,給行業帶來強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再提發展創投
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尤其是科創企業發展,創投基金具有天然適配屬性。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強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壯大耐心資本,”加大金融支持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南都灣財社記者觀察發現,這已是政府工作報告第二次明確提到支持創投基金髮展,且相比去年首次提及內容,今年對支持創投基金髮展的路徑更加明確和具體,也有不少新提法。
回看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首次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這是在2023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後,鼓勵發展創投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時相關解讀認爲,這兩次提及確立了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定位,對私募股權投資行業來說,釋放了重要的支持信號與利好。
而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出,創投相關內容的句子更長、要點更多。其中,明確提出要“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健全差異化監管一直是一級市場的呼聲。”行業研究機構母基金研究中心解讀表示,這對於創投基金髮展將是切實的政策支持。
健全差異化監管或可打通堵點
在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看來,創投基金具有與科技創新相匹配的高風險承受能力和長期資金支持,近年來我國創投基金髮展迅速,但在監管制度方面仍存在稅收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稅負不均衡、政策執行不統一等問題,影響了創業投資的積極性。同時,市場準入標準較爲單一,信息披露透明度不足,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不夠靈活,退出機制不夠完善,都制約了創投行業的健康發展。健全創投基金差異化監管制度,就要針對以上多個問題打通創投“堵點”。
例如在市場準入方面,田軒認爲,要完善市場準入與分類管理,根據基金的投資策略、規模和風險特徵,設定差異化的准入門檻。對於早期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適當降低資本要求,但提高管理團隊的專業背景要求;對於大型基金,則須具備更強的資本實力和完善的內部治理結構。同時,將創投基金分爲天使投資、早期創業投資、成長型投資、併購投資等類別,根據其投資領域和風險偏好,實施分級監管。對投資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金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對高風險、高槓杆的基金加強風險監測和合規管理。
稅收政策也是近年來創投行業關注的重點。對此,田軒認爲,優化創投基金稅收制度對於激發市場活力、引導長期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至關重要。建議從完善監管政策支持,對創投基金出資人、管理人實施稅收優惠,優化私募基金所得稅徵收管理制度,優化私募基金增值稅徵收管理制度等方面着手,切實減輕創投基金投資稅收負擔。
推動股權市場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3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也多次提及要發揮私募股權投資、創投基金等股權市場對於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
在重點領域和主要着力點部分,《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對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科技強國的金融支持。推進金融服務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統籌運用股權、債權、保險等手段,爲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週期金融服務,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
要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關鍵樞紐作用,着力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豐富支持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金融政策和工具,健全重大技術攻關風險分散機制。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發展股權投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壯大耐心資本,支持培育發展科技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在強化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服務功能部分,《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動股權市場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要深化多層次股權市場錯位發展,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建立健全上市融資、併購重組“綠色通道”機制,加大對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的股權融資支持力度。優化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募投管退”制度體系,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向金融“五篇大文章”重點領域投資佈局力度等。
多份政策提及優化“募投管退”體系
南都灣財社記者觀察發現,近期多份政策文件關注優化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募投管退”體系。例如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了多項股權投資退出機制的相關安排,包括持續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鼓勵併購基金髮展;暢通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多元化退出渠道,促進“募投管退”良性循環;優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退出“反向掛鉤”政策;推進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向投資者實物分配股票試點等。
在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看來,暢通私募股權創投基金多元化退出渠道,促進“募投管退”良性循環等舉措,將進一步激活耐心資本,有助於爲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大動力。
同時,“包容性”也是創投行業近期政策中頻頻提及的關鍵詞。如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中提到股權市場要“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證監會《關於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中更是5次提到“包容性”:包括提升資本市場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提高科技型企業併購重組估值包容性、提升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包容性等。
海通研究在兩會系列報告中稱,未來資本市場政策有望加大對科創企業支持,具體包括三方面:一是推動股市制度完善,增強對科技企業的包容性和精準性;二是針對當前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加快金融產品創新,引導資金關注科創;三是未來政策有望進一步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聯動,增強對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的融資服務。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徐勁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