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450公里最快高鐵,2026年有望投用京滬線
來源:《財經》雜誌
作者 | 《財經》記者 王靜儀 編輯 | 王延春
最新一代動車組列車的速度更快了,而制動距離、行車噪聲、能耗等指標更低了
7月8日至11日,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在北京舉辦,時速450公里的CR450動車組樣車正式亮相。
作爲中國研製的最新一代動車組列車,CR450的試驗時速450公里、運營時速400公里,是全球速度最快的高鐵列車。
在速度提升的同時,據科研人員介紹,CR450的制動距離、行車噪聲、能耗等指標都保持了時速350公里的標準,中國高鐵技術又一次躍升。
“CR450動車組樣車已先後完成靜態試驗、低速試驗、高速試驗等,成功跑出450公里時速。”國鐵集團科信部有關負責人說,2025年8月起,CR450動車組樣車將開展爲期一年的60萬公里運用考覈,最快2026年底可投入商用。
最可能率先運行在哪條線路?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機車車輛研
究所所長張波說,作爲科技工作者,希望研發的產品能儘早在京滬等繁忙幹線上應用,以發揮其效益。至於具體在哪條線路使用,還需研究車輛與線路,包括一些橋樑隧道、基礎設施、通信信號的匹配性。
速度更快了,能耗更低了
2024年12月,CR450AF(中車青島四方)和CR450BF(中車長春軌道客車)兩款動車組樣車在北京發佈。2025年7月,第十二屆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上,CR450動車組的1:160等比例模型亮相。
“CR450動車組最大的創新突破,就是列車以時速400公里運行時,噪聲、制動距離、能耗等指標與既有復興號時速350公里運行時相當。”CR450動車組技術牽頭單位、鐵科院集團公司首席研究員趙紅衛說。
在動力方面,根據新華社報道,CR450動車組首創採用永磁牽引電機,轉換效率較CR400異步牽引電機提升3%以上。
更關鍵的是,與上一代的CR400相比,CR450的車體重量減少約10%,運行阻力、能耗指標分別降低22%、20%,牽引效率提升4%。
據中車四方介紹,CR450的重量比原來的車型降低了10%以上,因爲其內部採用了很多新材料,例如碳纖維的設備艙,還有一種新型的“懸吊地板”,能夠“讓車體的震動傳不上來”。
“這其中小電線也起了大作用。一列動車組有近2萬根電線,頭尾相連總長度超180公里。團隊對列車電氣部件優化設計,使CR450動車組線束數量減少10%,重量減少8噸,相當於減少了1輛重型卡車的重量。”CR450BF動車組製造商中國中車長客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朱彥說。
提速50公里最關鍵的技術,不是速度上不上得去,而是能不能停得住、停得穩、停得準。
鐵科院集團公司機輛所所長張波說,從制動系統、牽引動力、網絡控制到安全監測,團隊爲每個關鍵系統設計了專屬數字模型,通過精密計算和反覆試驗,實現制動性能提升20%以上,制動響應時間從2.3秒提升到1.7秒。最終,CR450動車組制動距離與時速350公里動車組基本一致。
CR450更高速了,對於乘客而言,也更舒適了。
“通過集成化、小型化設計,在列車體積減少5%的同時,旅客使用面積增加4%,兩端大件行李存放區域增加了138%。”CR450AF動車組製造商中國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陶桂東說。
同時,CR450 座椅採用了“零重力”的理念,類似於航天員座椅的形狀,跟人的身體更加貼合、更舒適。車廂內部可隨室外環境自動調節亮度;每個座位都提供USB等充電設施;可提供多功能間、家庭包間、商務包間等多樣選擇。
據悉,CR450自今年1月3日啓動形式和速度試驗後,先後在北京環形線完成了220公里/小時及400公里/小時兩階段測試,7月又在武夷高鐵上實現了450公里/小時最高速試跑,已經完成了形式試驗部分。後續還要進行60萬公里以及一年的運用考覈,最快2026年投入商業化運營。
中國高鐵里程4.8萬公里,佔全球70%
在本次的世界高速鐵路大會上,與CR450同場展出的,還有最高時速達600公里的“超導電動高速磁浮樣車”。
所謂超導電動高速磁浮,指的是利用車載超導磁體與軌道上的線圈相互作用,從而實現列車與軌道間的無接觸運行。
“低速時,列車通過橡膠輪走行,時速達150公里後,橡膠輪收起,列車實現懸浮運行。”中車長客股份公司高級工程師邵南介紹,超導電動磁浮懸浮技術提速空間廣,可有效填補高鐵和飛機之間的速度空白。
爲什麼高鐵還在不斷地追求更快?
張波說,速度是最能夠代表高鐵水平的一個指標。在高鐵發展史上,大家對速度這個指標都非常重視。至於速度極限能到什麼程度,取決於理論的支撐還有技術的突破,就像現在CR450速度提到400乃至450公里,是通過一系列的技術突破,新材料、新結構、新器件的使用才能達到這個水平。
不過,張波也強調,高鐵的速度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問題,也要考慮對環境的影響等綜合考量。
國鐵集團於7月8日世界高速鐵路大會開幕式上發佈的《中國高速鐵路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年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已達4.8萬公里,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70%。
報告稱,近年來,四縱四橫高鐵網建成運營,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逐漸成形。在京滬、京廣等17條近8100公里的高鐵線路上,實現世界最高時速350公里的商業運營。全國1小時、2小時、3小時高鐵出行圈全面形成,高鐵通達97%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
今日的中國,高鐵承擔了鐵路76%左右的旅客發送量、69%左右的旅客週轉量,相當於整體交通運輸市場19%左右的旅客發送量、31%左右的旅客週轉量,成爲中長途旅客運輸主力。
怎麼做到的?列車運行圖是關鍵。“列車運行圖編制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要考慮的要素種類較多、耦合關係強,不同要素間的組合隨路網規模的增大呈指數級增長。以京滬高鐵爲例,理論上其全要素決策的組合規模達到10的1000萬次方以上。”中國鐵路列車運行圖技術中心副主任李博說。
目前,中國積累了大量的面向大規模複雜路網條件下的運行圖編制優化經驗,現在正持續開展智能編制技術的研究工作,不斷推動列車運行圖編制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中國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12306實時票務交易系統,單日最高售票2600萬張,單日高鐵旅客發送量超過1600萬人次,推出電子客票在線選座、刷臉覈驗、互聯網訂餐等多樣化服務新舉措。
“我們將持續提升高速鐵路網的覆蓋面和通達性。”國鐵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到2025年底,中國高鐵營業里程將達到5萬公里以上,高鐵網覆蓋97.2%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到2035年底,高鐵營業里程達7萬公里左右,覆蓋城區人口50萬人以上大中城市、主要城市羣和重要經濟板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