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枸杞抽驗 重金屬全超標
臺灣消費者保護協會18日開記者會公佈,市售30件枸杞產品100%檢出鎘、鉛等重金屬,吃過量恐導致骨質疏鬆、腎臟損傷及神經系統危害。(柯宗緯攝)
臺灣消費者保護協會抽驗市售30件枸杞產品,竟100%檢出鎘、鉛等重金屬,吃過量恐導致骨質疏鬆、腎臟損傷等危害。由於國內枸杞全數仰賴進口,但現行檢驗標準僅針對臺灣買不到的「枸杞鮮果」制定,即使市售產品超標也無法可罰。高市府衛生局18日迴應,將建請食藥署重新檢視檢驗項目並修訂相關衛生標準。
但中藥商公會全國聯合會反駁指出,土壤與灌溉水源中天然就含有鉛、鎘、砷、汞、銅、鋅等元素,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吸收水分與養分,因此連帶吸收少量重金屬,而果乾因水分流失、重量減少,重金屬濃度自然看似變高,若用鮮果標準比對乾果數據,本來就會產生「假性超標」,應依乾製品專屬標準或檢測數據,換算回鮮果含量後再比對;且「檢出」不等於「超標」,該說法是製造危險印象,容易誤導民衆。
臺灣消保協會理事長麥仁華指出,許多消費者不知道臺灣其實不生產枸杞果肉,僅部分民衆種植枸杞葉使用,市售枸杞全數仰賴進口且爲果乾,以大陸9成爲最大宗。
此次檢測結果顯示,枸杞產品鎘含量有4件超過現行鮮果標準值的每公斤0.05毫克,最高達0.081毫克,其中2件竟是有機枸杞,分別購自全聯、三鳳中街及網路平臺;鉛含量有2件檢出0.13毫克,高於鮮果標準值0.1毫克的規定。
臺灣消保協會醫事專委、義守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副教授劉麗芬表示,由於鎘、鉛爲累積性重金屬,人體代謝時間長達數年甚至10年以上,「不要天天吃,偶爾入菜無妨,但要記得多喝水、多運動幫助代謝」。秘書長蔡明哲呼籲政府應針對枸杞果乾訂定明確檢驗標準,並要求業者在產品上設置警語,提醒消費者每日攝取量上限。
高市衛生局表示,將建請食藥署參酌並依專業風險評估,重新檢視檢驗項目並修訂相關衛生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