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重金屬全檢出?專家曝真相:無須過度恐慌

臺灣消費者保護協會18日公佈,市售30件枸杞產品全數檢出鎘、鉛等重金屬。(柯宗緯攝)

臺灣消費者保護協會抽驗30件市售枸杞,全數檢出鎘、鉛等重金屬。學者認爲,這樣的解釋過於高估,若以乾燥率回推換算,該協會公佈的檢驗值都是符合標準的。營養師也提醒,消費者無須過度恐慌,只要謹慎用量、維持多元飲食,就不需過度擔心。

消保協會昨(18)公佈市售30件枸杞產品抽驗結果,全數驗出鎘、鉛等重金屬,但現行檢驗標準僅針對臺灣買不到的枸杞鮮果,即使市售幹枸杞重金屬超標也無法可罰。食藥署說明,乾燥產品須迴歸其乾燥倍數計算後,再行核判,經查農業部網站資料,枸杞果實幹燥率以4倍爲基準,換算幹枸杞適用的標準值,鉛應爲0.4 mg/kg、鎘應爲0.2 mg/kg。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凌明沛今天受訪表示,根據消保協會公佈的檢驗值,以乾燥率回推換算,鉛和鎘都是符合標準的。其實環境中的土壤、地下水當中,難免會有重金屬,即使微量進入農作物而檢出,也是正常合理的。

「消保協會的解釋過於高估,會讓民衆恐慌。」凌明沛指出,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臺灣成年人每天大約吃10克枸杞,而歐洲食品安全局(EPSA)建議的每日最大攝取量,換算成枸杞爲290克,因此即使每天吃,檢出的重金屬量也不用過度擔心。

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張靜怡表示,消費者無須過度恐慌,但在日常食用上,務必掌握正確觀念與份量。枸杞雖營養豐富,但並非「越多越好」,適量攝取、品牌交替,以及搭配多元飲食與健康生活習慣,纔是確保養生不受害的根本之道。

張靜怡提出4個原則,第一是謹慎用量,枸杞屬於果乾類,製作過程中會濃縮養分,也可能濃縮重金屬含量,長期大量食用恐有潛在風險,建議民衆切勿因其體積小巧而忽略份量。

第二是輪流更換品牌,不同廠商的產品來源與製程各有差異,建議挑選幾家信任的品牌,交替食用,以分散可能的風險。第三是維持健康作息,幫助代謝,現代生活中難免接觸到環境中的有害物,若不慎攝取也不必過度緊張,維持多元飲食、規律作息就能適度代謝有害物。

第四是破除單一食物神話,多樣化飲食纔是長久的養生之道。《本草綱目》記載,枸杞能養肝、明目,長年被視爲護眼聖品。枸杞確實含有維生素A、β-胡蘿蔔素、葉黃素、玉米黃素等護眼營養素,但類似營養成分在羽衣甘藍、菠菜、山茼蒿、胡蘿蔔、南瓜、紅黃椒、藍莓等食材中也能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