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人也喝「魚皮湯」?臺南遺址挖出巨量魚鱗
南科考古發掘現場的魚鱗堆積與有機質殘留,可見獸骨、陶器與貝類的史前遺留。(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臺南市地政局近期辦理南科滯洪池抽水站工程,前期調查發現史前遺址,委託臺南考古中心搶救性發掘,在南科高鐵橋下一處灰坑挖掘出土逾1公尺大型魚鱗堆積與有機質殘留,爲臺灣少見的史前生態遺留現象,儘管相關意涵仍待研究,但也被解讀莫非古人早就懂喝魚皮湯?
臺南市文化局表示,此次出土成果豐富,包含石器、陶器、人骨及東部玉器,顯示當時人羣已具跨越數百公里的物質交流網絡,當中最吸睛的,是分佈超過1公尺的大型魚鱗堆積,伴隨出土的還有鬼頭刀魚骨、獸骨與貝類等遺物,讓現代人得以窺見史前人類多元的生態利用方式。
與魚鱗堆積共伴出土的鬼頭刀魚骨(左側爲頭骨)。(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南科考古發掘現場可見貝類魚腮骨與魚鱗。(文化局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大面積魚鱗堆積與有機質殘留,爲臺灣少見的史前生態遺留現象,研究團隊初步推測,極可能是史前人類在處理魚類時,將剝下的魚鱗集中棄置,這項發現,也讓人不禁聯想現代臺南人最愛的「魚皮湯」。文化局指出,數千年前居住此地先民,遺留的大量魚鱗究竟背後是一場美食盛宴餘跡?還是可能另有實用或儀式上意涵,相關研究仍持續進行中。
文化局長黃雅玲表示,此次南科考古出土發現,激發考古學界的討論,也讓大衆在想像與推論中,更貼近史前人類的生活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