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究責還是卸責
行政院長卓榮泰允諾全力協助災區復原,同時也將展開必要的檢討究責。(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釀成重大災情,行政院長卓榮泰在立法院進行施政報告時,允諾會全力協助災區復原,同時也將展開必要的檢討究責。此刻萬事莫如救災、救人急,「必要」的檢討究責當然也不能忽視;問題是,究誰的責?以臺灣政治的慣性,究責會不會變成卸責、推責,乃至又陷入政治惡鬥的漩渦?
在此之前,卓揆前往花蓮災區勘災時,已被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追究,雙方爲了災情責任歸屬爆發口角;不久後,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又被踢爆,他在民進黨團LINE羣組要求行政院釋出「殺傷力消息」,以供綠媒與友軍、綠委和政務人員操作反擊。
針對專家學者、網路民調均直指是中央的經濟、農業、內政部因輕忽失察,才導致如此重大的災變,民進黨從秘書長徐國勇、發言人吳崢則是全面引導綠委、綠媒與側翼青鳥,將責任推給花蓮縣政府警示有疏失、撤離居民不力所致。緊接着,檢調與監察院會不會有進一步的動作,頗值玩味。
於此同時,全臺各地民衆出錢出力、自動自發到花蓮當「鏟子超人」的熱情表現,感動了全國民心,更充分展現出臺灣公民社會成熟互助的可貴特質,這也使得剛開議的立法院,國民黨團就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並未採取激烈的抵制。在舉國關注救災之際,任何過度的政治操作與對抗都可能引發民怨的反彈,這是朝野政黨都必須深刻體認的民意。
現在卓揆表態發出要究責的訊號,這是賴政府真正檢討、贏回民心的開始?還是吹起「黨政媒法」卸責反擊的號角?很快就會見分曉,民意也會給出該有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