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昨是今非 政院別再卸責
立法院去年底三讀通過《財劃法》修正,總統今年3月公佈後,迄今爭議不斷。圖爲立法院覆議表決時,民進黨立委高舉標語表達立場。(本報資料照片)
立法院即將審查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這也是新版《財劃法》上路後首度預算編列,卻立刻引發爭議。部分縣市統籌分配款比當初修法試算還少,財政部將問題推給當初修法時的公式問題;然而,過去民進黨在野也喊修法,執政時卻爲了配合大罷免,拒提政院版本,現在罷免失敗,又卸責給在野黨,製造中央和地方衝突。
新版財劃法上路,卻發生10個縣市分配到的統籌分配款比當初修法時試算還要少的狀況,尤其連江縣還出現負成長。而財劃法究竟如何試算?真的只是當初修法公式的問題?連行政院長卓榮泰都坦言「有誤差」,那麼究竟真實的數字是什麼?如果財政部現在認爲必須修法解決,是不是政院終於願意提院版,在立法院好好討論了?
事實上,不管藍綠白哪一個政黨,都主張過修財劃法,民進黨在野時也將其列爲優先法案,但一執政就不願修,這回在野黨堅持修法時,政院卻爲了大罷免搞堅壁清野,拒絕提院版,不與在野黨共商,反而是在計算起爭議後,想把皮球踢回給在野黨。
在野黨修法時也有試算過,財政部跟主計總處當時怎麼不協助驗算,兩邊數字兜起來看準不準?誰知道現在計算出的問題,究竟是公式問題,還是兩邊對法條解釋不同?或是政院又在曲解法律,故意製造出來的問題?
如果當初朝野能夠坐下來好好把法條理清楚、數字跟公式對清楚,會造成現在的亂局嗎?財政部怎麼好意思把鍋甩回來,該履行職責時選擇怠惰裝死,只爲給大罷免添柴火,現在才擺姿態說最好的方式就是修法解決,卻又不肯由財政部的行政機關提修法建議。
新內閣今上路,儘管遭譏諷換湯不換藥,但要想有感施政,絕對不是每天和地方政府及在野黨喊打喊殺,就能達成對話,必須開大門走大路,別再爲一黨之私,搞政治分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