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目以待 特朗普2.0及其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

來源:環球網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劉元玲

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第47任總統,對包括全球氣候治理在內的所有國際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秩序帶來重大沖擊與影響,讓二戰之後建立的一整套世界運行的規則秩序經歷着重構的動盪歷程,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處於充滿不確定的十字路口。

特朗普不僅一如既往地質疑氣候變化的客觀性及其對人類社會負面影響的真實性,而且反對爲應對氣候問題而採取的減排、減緩和適應政策措施。他帶領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甚至未來有可能退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在特朗普的帶領下,各種倒退的氣候舉措正在被逐步實施。在他首個任期內,他撤銷或暫停了奧巴馬政府時期衆多的氣候政策法規和研究項目,並任命了一批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持懷疑和反對觀點的官員,爲傳統化石能源的開發利用大開綠燈,美國能源綠色轉型進程受阻。

2016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大會在馬拉喀什舉行,而《巴黎協定》締約方大會剛召開第一次會議,特朗普就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2024年10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佈了《2024年排放差距報告》,去年報告的主題是“停止空談”。報告指出,“各國在氣候問題上的言辭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需要制定新的氣候承諾”。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連言辭都懶得講,過去的氣候承諾更是被拋到九霄雲外。全球氣候治理將何去何從?沒有美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將會怎樣?

首先,它將不再是真正的全球氣候治理。鑑於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以及其化石能源的生產和消費以及溫室氣體排放量,美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發揮着關鍵作用。喬·拜登政府一直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並提出了到2030年將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40%的目標。拜登政府還提出了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並計劃在基礎設施和清潔能源方面投資2萬億美元。

爲了實現這些目標,2022年美國通過了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氣候立法——《通脹削減法案》,包括可享受補貼的電動汽車清單在內的各種詳細規則於2023年4 月1日才公佈,但這些規則顯然不會被特朗普政府實施。《通脹削減法案》中剩餘資金到位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美國國家清潔能源協會表示,從2022年8月到2023年8月,美國私營部門建立了80個大型清潔能源設施,總投資超過2700億美元。未來這一勢頭不可能再延續,更糟糕的是,在特朗普向全世界揮舞關稅大棒的同時,種種負面影響會外溢到國際社會。例如有研究指出特朗普針對太陽能板、風力渦輪機組件和電池儲能系統的關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增加了全球清潔能源技術的成本;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很可能扼殺中國對墨西哥電動汽車的投資。

其次,特朗普對於氣候變化的態度、立場和做法已經在削弱全球氣候治理迫切需要的信任和信心。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協商和合作。只有凝聚成一股集體力量,人類才能擺脫氣候危機。如今,特朗普在氣候外交領域的未來政策無疑會更進一步削弱各方的信心。受此影響,歐盟已經確定推遲ESG相關法令的實施,印尼指出將可能重新調整實施《巴黎協定》的履約路徑。

這是對全球氣候治理的死刑判決嗎?全球氣候治理就沒有未來了嗎?當然不是,我們仍有希望和期待。首先,對於全球氣候治理而言,美國固然重要,但並非唯一重要的角色。其次,儘管當選總統對於美國的氣候政策至關重要,但他並非唯一的決定性力量。美國一直有衆多力量在積極應對氣候危機,這些力量超越了黨派政治。他們存在於私營部門,在科技公司,在許多重視環境保護、關心氣候變化的普通人當中。第三,中美之間、中歐之間以及美歐之間仍有可能開展聯合合作以應對氣候危機。

我們仍然相信有希望。未來,中國將繼續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出發,走好減排、減緩和適應的氣候治理之路,致力於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中國還將與世界各國的各方力量攜手合作,爲應對氣候危機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