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心悸、呼吸急促…你以為只是壓力大?其實是焦慮症在找上你

根據WHO的調查數據,焦慮是全球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全球有2.7億人受到焦慮症的影響。 示意圖/Ingimage

什麼是焦慮?

焦慮是一種對未來的擔憂和恐懼的情緒反應,是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遇到的一種心理狀態。適度的焦慮有助於提高注意力和表現,但過度的焦慮會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影響人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根據WHO的調查數據,焦慮是全球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全球有2.7億人受到焦慮症的影響。而在臺灣,根據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顯示,焦慮症的患病率爲7.1%,居心理疾病之首。且焦慮症患者中以女性居多,其患病率高達9.4%。

焦慮症的症狀表現多樣,包括身體不適、心理困擾、持續的擔憂和恐懼等。如果焦慮情緒持續存在且影響到生活和工作,建議及早尋求心理師的幫助。除了專業醫療支持,個人也可以嘗試運用深呼吸、冥想、運動等方法來緩解焦慮情緒。

焦慮症有哪些生理症狀?

焦慮症的生理症狀可以分爲以下三大類:

1. 自律神經系統反應:焦慮症患者的自律神經系統常常會出現過度反應,這種反應通常表現爲:

⠂心臟跳動加速、心跳加快

⠂呼吸急促、氣短

⠂肌肉緊張、震顫、顫抖

⠂出汗、手腳冰冷或發熱

⠂頭暈、頭痛、胃痛等身體不適感

2. 內分泌系統反應:焦慮症患者的內分泌系統也會出現異常反應,包括:

⠂腎上腺素和諾葉華的釋放增加,引起心臟和呼吸加速,血壓升高等症狀。

⠂腦下垂體分泌的類固醇類荷爾蒙分泌過多,引起失眠、食慾不振、性功能障礙等症狀。

3. 其他症狀:焦慮症患者還可能會出現其他症狀,包括:

⠂焦慮、害怕、不安等情緒症狀

⠂失眠、噩夢等睡眠問題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認知問題

⠂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問題

焦慮症有哪些類型?

1. 廣義焦慮症:廣義焦慮症(GAD)是一種持續的、無休止的、無法控制的擔憂和不安情緒,常常涉及各種日常生活方面,如家庭、健康、工作、人際關係等。

2. 社交焦慮症:社交焦慮症(SAD)是一種害怕社交場合的疾病,患者在人羣中感到不自在和緊張,擔心自己的表現被別人評價和拒絕,可能會導致社交場合的迴避和孤獨感。

3. 恐慌症:恐慌症是一種突然出現的嚴重恐懼和不安症狀,伴隨有心悸、呼吸急促、出汗、頭暈等生理反應。患者可能害怕疾病、死亡、失控等,導致頻繁的驚恐發作。

4. 強迫症:強迫症是一種反覆出現的強烈、不合理的想法或想象(強迫觀念),或反覆做某些動作或行爲(強迫行爲),以減輕焦慮感。

5. 分離焦慮症:分離焦慮症是一種害怕離開家人或親密伴侶的疾病,患者擔心離開他人會導致危險或不安全,可能會導致生活的限制和困擾。

爲什麼會有焦慮症?

焦慮症的原因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遺傳、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人們可能因爲生理機能異常、過度的擔憂和不安、生活經驗等因素而容易罹患焦慮症。在繁忙的現代生活中,壓力、不安、過度工作等也可能導致焦慮症。此外,人們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家庭環境等也可能影響焦慮症的發生。

如何治療、緩解焦慮症?

治療焦慮症的方法有很多種,心理諮商也是治療焦慮症的常用方法之一。心理師會與患者進行全面評估,瞭解他們的症狀和需求,然後選擇適合的心理治療方案。根據多項研究顯示,心理諮商對治療焦慮症是非常有幫助的。其中一項研究指出,與藥物治療相比,心理療法對治療憂鬱症和焦慮症的效果更長期和持久。此外,心理諮商也可以幫助人們學習管理和減輕焦慮症狀,以及改變對焦慮觸發因素的反應和思維方式。

藥物治療也是治療焦慮症的一種方法。常用的藥物包括抗抑鬱藥、抗焦慮藥等。藥物治療可以快速減輕焦慮症狀,但是對於長期治療並不是最佳選擇,因爲藥物有很多副作用和風險。另外還有其他輔助治療方法,如瑜伽、冥想等。這些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放鬆身心,減輕焦慮和壓力。

(本文經《聊心茶室》授權,原文出處「如何快速緩解焦慮?從瞭解症狀、類型、治療方法開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