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以民生法案抗衡大罷免(練鴻慶)
立法院財委會討論還稅於民公聽會(圖/吳靜君攝)
繼「還假於民」獲得民意迴響後,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預告將續推「還錢於民」,針對2024年稅收超徵5283億元,推動「特別條例」,爭取讓全民每人領到1萬元的補助金。目前看來藍營似乎有意以民生法案對抗綠營的大罷免,以綠營「逢藍必反」的立場,主推民生法案可能是藍營翻轉大罷免局勢的機會之一。
立法院本週將於財政與經濟委員會審查行政院版4100億元《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藍白皆要把挹注臺電1千億元及國土防衛韌性預算1500億元刪除,並各自主張普發現金1萬元、6千元。但行政院反對普發現金。
稅收「超徵」本質上是在政府預期的稅收之外多出來的錢,對政府來說是「超徵」,對人民而言則是「超損」。只是現在這筆錢進了政府口袋,執政者覺得不花白不花,乾脆再提出4100億元的特別預算,這有沒有正當性本就值得探究,如果預算項目又浮編,在野黨當然有責任好好監督,不該花的錢「還」給納稅人,天經地義。
賴政府提出的因應對等關稅的特別條例中要撥補臺電1千億元,但推動「非核家園」不缺電、不漲電價是蔡總統、賴總統對人民的承諾,如今承諾跳票,爲什麼是人民要擦屁股,而民進黨沒有政治責任?
美國川普政府實施對等關稅,國內企業和民衆都面臨不小的壓力。新加坡政府在2月就宣佈對每戶家庭發放新加坡幣800元,即約新臺幣1萬9千元的「鄰里購物券」,以應對高物價,緩解民生壓力。臺灣如果也普發現金,一來人民的實質所得增加,可擴大內需,依據乘數效應能提高國家整體GDP的成長,二來對於受高關稅之苦的產業勞工來說,普發現金也正如及時雨,能夠讓他們渡過難關。
當然,民進黨政府可以有反對意見,認爲臺電虧損就是應該由人民來埋單,對等關稅需要協助受害的業者,增加防衛也應該要加買武器云云,但正如民進黨在大罷免所主張的,民意纔是民主國家最上位的價值,代表6成民意的藍白立委希望普發現金,若賴政府不願意,不妨用公投來決定,看民意站在哪一方。
依據《公投法》,行政院、立法院都有提出公投案的權力,如果民進黨真的對自己立場有信心,可朝野聯手推出「撥補臺電公投」、「加買軍購公投」、「還稅於民公投」等等,並且公投綁罷免投票,由民意來做最後的判斷。
在野陣營幫賴總統「還假於民」,輿論一片支持,但綠營仍持反對立場,如今在野黨再推「還錢於民」,若民進黨仍要站在民意的對立面,恐怕得承受民意反撲對大罷免可能造成的影響。(作者爲臺灣新故鄉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