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央行總裁的軟骨(林公正)

央行總裁楊金龍在記者會中回答提問時多次出現結巴、跳針。(趙雙傑攝)

對比臺美央行總裁最近的表現,更讓人對央行的獨立性有深刻的體會。有風骨的央行總裁能堅持專業,不向政治「惡勢力」低頭,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不顧川普總統的威逼,就是不降息;另一種則是屈從權勢,願爲政治服務,近日引發新臺幣升值風暴的我國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就被認爲是這類。

鮑爾在美國總統川普一再要求降息「否則走人」的威脅下,完全不爲所動,氣得川普多次放話要將他撤換。鮑爾7日仍表示,川普的關稅政策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對經濟產生的潛在衝擊,恐會與聯準會在失業和通膨方面的目標有所衝突,因此決定維持利率不變。他說:「我們始終只考慮經濟數據、前景、風險平衡,僅此而已。這就是我們所有的考慮因素。」

世人看到的是,鮑爾完全不考慮個人職位,而是以美國經濟大局爲念,所以川普的恫嚇絲毫起不了作用,最後川普只好自己摸摸鼻子說;「不會提前開除鮑爾,反正他只會做到2026年5月,到時候再換掉他就好了。」

鮑爾展現了中央銀行總裁的專業精神與風骨,也成了普遍被視爲是狂人川普治國下,令世界尊敬的美國人典範。

相較於鮑爾,我們的央行總裁楊金龍,顯然就差了一大截。

因爲川普掀起的關稅風暴,隱含着美元貶值的玄機,各國早就着手「貨幣戰」的戰略準備,期間新臺幣可能升至13兌1美元的說法更是甚囂塵上,但就如賴政府因應對等關稅的軟弱無能,對於新臺幣升值問題,國人亦看不到政府有穩定匯率的具體措施,造成新臺幣接連兩天勁升,創歷史紀錄強升了近2元,引發金融市場的大騷動與出口廠商的焦慮。

爲了安撫人心,楊金龍於週一出面召開記者會,提出了所謂「禿鷹過境」的說法,同時也否認美國施壓新臺幣升值,但從他在記者會中回答提問時多次出現結巴、跳針的窘況,加上升值理由不具說服力,讓人很難信服此次新臺幣升值背後沒有美國的影子。即使賴總統也出面掛保證,說新臺幣升值絕非美國施壓,但仍難獲得人民的「信賴」。

尤其在楊金龍召開記者會的隔天,韓國銀行(韓國中央銀行)總裁李昌鏞在義大利出席亞洲開發銀行(ADB)年會時對記者表示:「亞洲貨幣不斷上漲,部分原因是美國政府向亞洲國家施壓,要求貨幣升值。」李昌鏞的實話直接戳破楊金龍的說法,更損傷我央行獨立超然的地位。儘管隨後外交部與中經院都相繼出面爲楊金龍「幫腔」,但都難以扭轉國人對楊金龍的負面觀感。

在對等關稅談判前,我「護國神山」臺積電就先宣佈赴美投資,喪失關鍵籌碼;至於被視爲關稅戰之後的貨幣戰,臺灣更可說是未戰先降。這一敗仗不僅傷害了臺灣經濟,也重創了人民對賴政府的信任和央行總裁的風骨。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