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體育部師法美網經驗(林昭禎)
首任運動部長李洋。(姚志平攝)
臺美兩國九月初的體育盛事,莫如即將掛牌的運動部;與如火如荼進行中之美國網球公開賽(US Open)。我國的運動部首任部長李洋受訪時表示,自己將以百分之兩百的努力,帶領檯灣體育更強大。而全球矚目的大滿貫賽事,特別是今年的美網新制正有許多可爲我國推展運動產業借鏡之處。
一國體育成績的良好與否,難以單看有幾面奧運獎牌,或是在國際競賽中拿了多少冠軍來評定,如何讓國人喜愛運動、支持體育賽事,進而培養運動員,甚至爲選手們打造更寬廣的職業生涯,使其在退役後仍有多樣化的選擇,在少子化年代更是重要的體育發展策略。
已有百年曆史的美國網球公開賽,目前是唯一自創辦以來不曾中斷過的大滿貫賽事,今年的新制格外引人注意之原因有,總獎金比去年提高20%,再創網球史上新高紀錄,以及明星賽型態的男女混雙,同時將賽程往前移至正式開賽前夕,搭配拉長活動天數,除了延伸賽事熱度,也強化球迷的黏着度。
其實美網素以「全球最高獎金」的賽事著稱,也是第一個實現獎金「女男平等」的比賽,由於男子單打起碼要贏三盤才能定勝負,而女子只須兩盤,所以改制當年引爆諸多討論,一如今年高達九千萬美元的總獎金,冠亞軍可比去年增加三分之一的獎金,而會內賽第一輪出局的才增加一成,再次衍生獎金分配不公之話題,令賽事未開打先轟動。
實際上爲獎助年輕的選手,美網所有的參賽者都有獎金,即便是在資格賽就輸球的也有;而高額獎金既能吸引高手比拚,也能透過球星加持,特別是有羣衆魅力的大咖,如塞爾維亞名將約克維奇(Novak Djokovic),不僅是鎂光燈的焦點,又懂得娛樂觀衆,好比在打出一記好球后,小跳舞步,經由比賽動態新聞與花絮行銷,讓民衆樂於買票進場。以男子單打決賽的門票來說,最低775美元,位在搖滾區的則要價1萬9千元美金,摺合臺幣約62萬7千元,且一票難求。加上社羣平臺的推播,更添主辦方之全球轉播與廣告進帳,並推升美網爲紐約的年度盛事,進而帶動當地觀光收入。
當然賽事的成功,絕非有球星、話題就夠了,因爲平均一場網球比賽至少要2至3小時,爲滿足觀衆所需,餐食、紀念品與贊助商的各類網球活動,已是基本配備,場內更有DJ助興,以及AI分析球員表現,強化球迷互動體驗,甚至由退役名將擔任賽事總監,讓卸下球員身分者,除了從事教練工作外,還能充當運動經紀人,自創服飾品牌,繼續發揮自身專長。
運動部如想讓體育紮根成長,形成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正可參考美網經驗擬訂運動發展戰略。(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