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施軍人小惠 城鎮戰引全民恐慌(慄正傑)

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國防」。(取自賴清德臉書)

綜觀賴清德「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國防」,曝露出他對國防的方法不外四個做法:一、給官兵升等商務艙;二、迎合川普增加國防預算;三、推銷全臺城鎮戰;四、「大罷免」不配合的在野立委。

首先,賴清德呼籲全民都應「敬軍」。諷刺的是,當年對軍公教砍年金、貼米蟲標籤的就是民進黨,現在需要軍人奉獻國家時又是另套嘴臉,國軍官兵會沒感受嗎?

賴清德說要重視軍人的民間技能訓練,讓官兵學會烤麪包、修車等技能,以便退伍後二度就業,這是典型的「何不食肉糜」。試問年輕人的志業若是烘焙師或汽車修護工,何不趁年輕時投入,等40多歲再進入該行業,要如何與老手競爭?且軍中本應戮力戰備訓練,如何分出時間烤麪包、修車,莫非賴清德認爲戰備訓練是輕鬆的工作?

至於搭機升等商務艙、九三軍人節購物優惠等小利小惠,要讓年輕人把青春賣給國家,更是太小看年輕人的智慧。

第二,爲迎合川普提高國防預算,賴清德先以解放軍雙航母突破第二島鏈恫嚇國人,再力捧美國賣臺灣多樣先進武器如海馬士、M1戰車、MQ-9無人機等,並強調北約國家都答應提升軍費到GDP5%,所以臺灣最少也應提升至3%。但他沒說的是,在俄烏戰場上,海馬士已不敵俄軍的超高音速導彈,支援烏軍的31輛M1戰車已被摧毀26輛,至於MQ-9不到6周就被胡塞組織擊落6架。

至於北約在2014年說要提升軍費至GDP2%,但目前還有9國沒達到;且他們是說2035年才達到5%。因此,賴清德的說法說穿了就是向川普繳保護費而已,但他卻也沒說兩岸一旦發生軍事衝突,美軍是否會馳援?

第三,賴清德針對「全臺城鎮戰」強調要達到「縱深防禦」、「持久作戰」、「戰略持久,固守韌性」、「多域拒止」、「韌性防衛」。這些名詞多數民衆可能聽不懂,若翻譯成大白話,所謂「多域」就是全臺灣東南西北;「縱深」就是從海邊到城市;「持久韌性」就是全民一起打仗,直到美軍參戰。

城鎮戰或能陷敵軍於城鎮,就如以色列攻入加薩,但戰事迄今仍未結束,平民百姓深陷地獄。試問臺灣人願意家園變成加薩般的斷垣殘壁嗎?至於防衛韌性,目前看來是由黑熊賣「避難包」,叫全民戰時躲到大賣場,這樣的防衛作戰真能持久嗎?

第四,賴清德痛批在野凍刪國防預算,言下之意就是在野立委都該罷免,但他沒講清楚的是,刪減項目其實包括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贊成的陸軍獵鴞專案;且今年國防預算是歷年最高、刪減最少,賴總統若要以此催化罷免,無疑是爲了一己政治利益而扭曲真相,掀起鬥爭製造仇恨,身爲國家領袖實不應如此。

(作者爲陸軍退役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