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內閣改組小風吹(周毓翔)

賴總統這樣的內閣改組,比起迴應民意,倒不如說更像是迴應黨意。(示意圖/資料照)

內閣改組傳聞不斷,如今傳出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接任行政院秘書長兼發言人、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改任經濟部長,民進黨內部對此安排稱好,但對外界來說,這種改組只是「小風吹」遊戲,換湯不換藥,讓人無言。

此波人事改組若爲真,表面看似標榜強化戰力,實際上卻只是把府院人事「小風吹」一下,互換位置罷了。但把行政歷練極度匱乏的張惇涵推上最高行政機關的第一線,又讓公開主張「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龔明鑫主導臺灣的經濟走向,這到底是民進黨口中的一手好棋,還是落子無謀等着全盤皆墨?

事實上,賴總統這樣的調度,比起迴應民意,倒不如說更像是迴應黨意。賴過去就被質疑小圈圈決策,人才庫稀缺之餘還排擠特定派系。這波人事調整,重新啓用蔡總統時代的官僚重返一線戰場,無論是張惇涵又或是新任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都是如此。但這樣的安排比較像是安撫黨內派系,無助社會觀感的調整。

況且,近期內閣閣員失能的劣跡斑斑,龔明鑫作爲政院秘書長當然有督導責任,眼見郭智輝擔任經長一事無成,龔明鑫不被問責就罷了,怎還反過來接經濟部?而張惇涵在府副秘書長期間就負責橫向聯繫,眼見賴政府的政策屢屢出不了總統府,如今將他調往行政院,難道溝通力可以就此一夜長大?

諷刺的是,內閣改組首波最先淘汰官員是賴當初組閣的亮點,因此,傳聞要接運動部長的羽球國手李洋,想必也會被視爲民間徵召的亮點,但看看郭智輝的下場,李洋會不會瑟瑟發抖?

在民進黨政府當官,背後若無派系相挺,往往都是被內閣犧牲的棄子。反之,明明有責任、背後卻有靠山的,卻可多次被包裝成人才,出事低調沉寂、沒事了再回歸,民進黨執政9年多來上演過好幾次。

如今,這種「小風吹」式的改組,中間選民肯定無感,且更凸顯賴清德手上「無人可用」,能當官的好像就只剩這些,同一批人只是坐不同的位子,施政作風自然也不會有何改變。當人民期盼改變,看到的卻是不願改革的政府,自然只會更失望。

從賴清德這次微幅改組的思路來觀察,他顯然不着眼於提升內閣的質量,更無意改善朝野關係,主要目的依然是想對民進黨內做交代,安撫派系。顯然,經歷大罷免的挫敗後,比起在野黨對他發起的挑戰,賴清德現在更憂心黨內的挑戰者,如同他當年半路殺出挑戰蔡英文一樣,此時民調居下風的他,更怕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