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廣場》迦薩和平 醞釀中東大變動(張良任)
美國總統川普促成以哈停火,以色列羣衆大聲歡呼致謝。(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13日在飛往以色列的空軍一號上宣佈「迦薩戰爭結束了」。他會先在以色列國會發表演講,並擔任在埃及舉行的迦薩和平峰會的共同主席。他出發前,白宮在網站上指出,「這對全世界是歷史性的一天。」
13日在紅海度假勝地夏姆錫克舉行的和平峰會,除埃及總統塞西、川普外,大約有20位重要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土耳其、卡達的總統或領導人出席。值得注意的是沒有出席的國家,包括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以及過去介入中東事務甚深的俄羅斯、中國與「邪惡軸心」幕後黑手的伊朗等國領袖都無緣參與。
埃及、土耳其與卡達這次扮演停火重要的推手,尤其是埃及總統塞西,希望藉此機會重拾埃及在中東地區的榮光。目前的發展是否意味迦薩停火之後,正在醞釀中東地區地緣政治的大變動,值得關注。
89歲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也受邀與會,不過他是受塞西總統個人邀請的,與其他國家領袖不同。當事國以色列的尼坦雅胡總理未受邀,讓這次和平峰會的成效不免打了折扣。
更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的一方哈瑪斯,對於在自己土地上進行的停火或和平談判,沒有什麼置喙的餘地。苦戰兩年,死傷23萬多人,80%的房屋被摧毀,最後卻只能繳械或流亡,無法參與未來迦薩家園的重建工作,和平峰會也未受邀出席,而巴勒斯坦建國大業更顯得遙不可及。
以哈戰火暫熄,帶來的只是短暫、脆弱的和平,結構性的衝突無任何改變。哈瑪斯,或者說巴勒斯坦人,就此甘受外力擺佈?或可能在停戰協議第一階段達成後,醞釀下一次的武裝衝突,實不乏先例,也值得關注。因此,川普政府下一步應該推動一個更廣泛的和平架構,才能爲中東帶來可持續的穩定發展。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表態,希望美國協助達成俄烏之間的停戰。但這兩場戰爭的性質不同、型態不同、戰場情況不同、規模也不同,更重要的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意圖借烏克蘭之手箝制或削弱俄羅斯的力量。而以人道救援爲出發點的迦薩停火模式,恐難適用於俄烏戰爭。
以哈戰爭的教訓對臺灣而言,可謂敲響一記警鐘,手上沒有牌的,就可能被大國擺佈。不要想以寡擊衆,也不要想以少勝多,軍事上萬萬不能冒進,決策者應以蒼生爲念,以和平爲禱。
在迦薩流淚播種的是當地受苦受難的人民,歡呼收割的是川普總統。川普應該在尊重巴勒斯坦人民自主權利的原則下,結合國際社會,加大力度,短期達成以色列與哈瑪斯的停火與和平,長期力挺「一邊一國」方案的實現。屆時諾貝爾和平獎就可手到擒來。
(作者爲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