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川普迦薩和平計劃的漏洞(張良任)
美國總統川普29日在白宮接待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迦薩和平計劃成爲各界關注的重點。(美聯社)
9月29日川普總統與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在白宮見面之後,宣佈20點迦薩和平計劃。這是一份全面性的計劃,由停火、解除武裝、撤軍、設立經濟特區、重建到巴勒斯坦國的建立都包含在內。其內容面面俱到,但問題與漏洞不少。
20點和平計劃只是一個框架,缺乏施行的細則與規範。有幾個以色列與哈瑪斯最基本的立場似乎被推翻了。是否如此,有待查考。
在計劃中,哈瑪斯完全被邊緣化,除了解除武裝、釋放人質及送回被俘者的屍體之外,在重建過程中沒有任何角色。2023年10月7日發動對以色列恐怖襲擊的目標完全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還造成了迦薩地區20多萬人的傷亡。在未來迦薩重建的過程中哈瑪斯甘於被就地解除武裝,退出管制迦薩的地位,任由大國擺佈嗎?
計劃中對未來巴勒斯坦國的建立設了重重關卡,要求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具備安全與有效管理」迦薩的能力,其治理能力是否足夠,根據什麼標準,誰來判定,完全沒有提及。這會是一個極具爭議的大問題。更何況,以色列政府一向反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迦薩扮演任何角色;而迦薩的居民也反對由巴勒斯坦政府來管治。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是自1993年奧斯陸協議所成立的合法的政府,但在未來重建的過程中也被邊緣化,無法做出積極的貢獻;有朝一日可能建國,也是由大國操控,主控權並不在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手中。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已獲得全世界150餘國的承認,形同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計劃中的規範基本上已經侵犯到巴勒斯坦的主權,有違國際法的規定。
以色列政府過去一貫反對成立巴勒斯坦國,在協議中「似乎」放棄了這樣的立場,已經引起內閣中極右派的反對。不過巴勒斯坦建國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達到美國所訂定的標準,尼坦雅胡只是以拖待變,因爲反對兩國論是他的基本教義;如果不這樣做,他的政府就會被推翻。
他一貫的政策是要殲滅哈瑪斯組織,直到勝利爲止,但在計劃中卻允許「承諾和平共處的」哈瑪斯分子可以自由離開迦薩;離開之後也可以再回去,這與尼坦雅胡當初發動戰爭的目標完全背道而馳,前功盡棄,也已引起內閣中極右派的反對,本來已經是少數的內閣可能會垮臺,必須重新舉行大選。尼坦雅胡繼續擔任總理的美夢,有可能會破滅。
哈瑪斯解除武裝,以色列撤出軍隊之後,由巴勒斯坦人與國際專家、技術官僚成立非政治性的過渡委員會,處理迦薩地區的日常公共服務。其組成如何?權力如何?經費來源、怎麼樣運作都沒有規定,更何況還成立一個由川普所主持的監督機構「和平理事會」(Board of Peace),其成員尚未公佈,唯一確定的竟是前英國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一位受到阿拉伯國家排斥的政治人物。這兩個臨時機構之間的關係如何,權限如何、如何運作,將來在實務上一定會產生矛盾。可嘆的是對這兩個臨時機構人員的組成,巴勒斯坦人完全沒有置喙的餘地。
爲防止衝突再度爆發,美國與阿拉伯及國際夥伴合作,建立臨時的國際穩定部隊(ISF),哪些國家參與,以色列是否同意?哈瑪斯是否接受?目前還不得而知。該部隊與以色列軍隊、哈瑪斯軍隊之間的互動也未有明確的規範,將來在實際運作當中衝突難免。
以哈經過725天的戰爭,造成20多萬人的死傷,是該停火了。川普政府提出的計劃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仍可作爲當事各方達成和平的起點。是時候結束這一場怪異、不人道、不必要的戰爭了。(作者爲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